8月17日,青版财经小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118号的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参加了一场以“黄河流域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小记者合影留念。
作为这次活动的举办地,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不仅串联起高尔夫球场、崂山区马家露营地服务中心等多元空间,更以“数智化+新质生产力”为引领,通过“守艺、传艺、创艺、学艺、用艺、展艺、弘艺”的七艺贯通模式,让非遗的魅力在新时代焕发,也为小记者搭建了一座连接运动活力与文化传承的桥梁。
青岛国际高尔夫职业教练王芳向小记者介绍了球杆。
青岛国际高尔夫职业教练刘柱向小记者介绍了挥杆要领。
活动当日上午,小记者首先来到高尔夫球场。青岛国际高尔夫职业教练王芳、刘柱先是细致讲解了球场的设计巧思与不同球杆的特性,再到推杆的细腻控制,每个知识点都搭配实物演示。
教练一对一指导小记者。
随后的“实战教学”里,他们俯身纠正小记者的握杆手势,连站位角度、视线落点都一一拆解。在调整与尝试中,小记者不仅尝到了运动的快乐,更慢慢领悟到这项运动所要求的专注、耐心与百折不挠的韧劲。
小记者听梁师讲多肉植物。
一座800㎡的玻璃花房映入小记者的眼帘。这里的梁老师向小记者细致讲述着每种植物的类别特性与保护故事。这里堪称一座微型植物王国:众多多肉植物组成立体生态画卷——拟石莲属的叶片似染了晚霞的胭脂,肉锥属的“灯泡”在光影中显露出细密如血管的纹路,块根植物则像沉稳的古老星球静立其间,“南非蜥蜴皮”变异出龙鳞般的奇特纹理。
小记者还走进基地内的TK露营地。目前,该营地登顶多款关于青岛旅游方面的手机APP收藏榜、人气榜、团建榜、烧烤榜等。
小记者在TK露营地游玩。
一进营地,大家就被错落有致的帐篷和大片草坪所吸引。不远处的秋千区成了第一个“打卡点”。小记者排着队坐上秋千,随着微风荡起,笑声洒满了整个营地。最让人兴奋的是营地中央的水池。小记者换上凉鞋冲进水里,有的踩着水花追逐,有的举着水“作战”,清凉的水珠溅在脸上,夏日的炎热瞬间消散。
金塔拉用马头琴演奏了《万马奔腾》。
白代弟演唱了《把你带回我的草原》。
午后,小记者与家长们相聚在独具风情的蒙古包内,一场草原文化盛宴悄然开启。悠扬的马头琴声流淌而出,还有欢快、热情奔放的蒙古歌谣,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沉醉于浓郁的民族风情,为这场研学之旅添上了一抹热烈而温馨的色彩。
在短暂的休息后,下午的研学课程正式开始。青岛音乐家协会声乐协会会员、青岛市演讲与演唱协会理事、第二届(国际)唱片华语大赛青岛赛区“最佳歌手”奖高璐,带着她的非遗歌曲《传承》,为小记者带来了一场融合音乐与文化的精彩讲座,用歌声传承非遗,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文化之窗。
高璐向小记者展示了非遗歌曲《传承》。
“青岛的风里藏着歌声,非遗的故事里住着时光。”当高璐的嗓音在教室响起时,台下的小记者瞬间安静下来。演唱功底早已得到认可的高璐,这次讲座更想让小记者了解的是非遗背后的故事。“《传承》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我对青岛本地非遗项目的走访。”她娓娓道来,“那些老艺人坚守着传统技艺,这种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于是便有了这首歌。”随后,高璐现场演绎了《传承》。她的歌声悠扬婉转,仿佛带着小记者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山东省京剧大赛金奖得主、北海之声艺术团业务团长、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会员徐妍为小记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讲座,带领大家走进国粹的世界。
小记者通过视频了解京剧文化。
徐妍展示京剧里的“水袖”动作。
讲座伊始,徐妍介绍了京剧的起源:“京剧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徽剧、汉剧等地方戏曲融合而成,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谈及京剧角色,徐妍用“生旦净丑”四字概括:“生是男性角色,分老生、小生等;旦是女性角色,有青衣、花旦等;净角俗称‘花脸’,多为性格鲜明的人物;丑角则负责喜剧效果,脸上常画小块白。”她模仿不同角色的台步,引得小记者纷纷模仿。随后,徐妍详解京剧脸谱:“红色代表忠义,如关羽;黑色象征刚直,像包公;白色多为奸臣,比如曹操。”最热闹的环节当属唱《说唱脸谱》。徐妍先示范演唱,字正腔圆的唱腔搭配俏皮的动作,瞬间点燃现场气氛。
沙盘游戏学会创始人吕金虎在向小记者介绍沙盘游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岛沙盘游戏学会创始人、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文化教育专委会主任吕金虎,一边带领充满好奇心的小记者整理着沙盘、沙子、沙具,一边和大家交流着,他微笑着说:“沙盘游戏可以创造出我们的心灵花园。”阳光洒在沙盘和各种各样的沙具上,金色细沙泛着温暖的光泽,一场别开生面的沙盘游戏体验课,就此拉开序幕。
青岛沙盘游戏学会会长史玉华陪伴引领9名小记者做了一次团体沙盘体验。
作为青岛市教育局聘任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吕金虎深知“体验感”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在简要地给家长和孩子们讲完沙盘游戏基本知识和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后,便由专业沙盘游戏咨询师、青岛沙盘游戏学会会长史玉华陪伴引领9名小记者做了一次团体沙盘体验,9名家长作为“观察者”参与其中。在创造沙盘世界的过程中,参与者的意识和无意识在对话,起初的触摸沙子、感受沙子,摆放沙具时会心的微笑、困惑的眼神、兴奋的挥手,都自有其特殊意义;等到“讲故事”环节,每个人充分地表达,揭开了沙盘世界的“谜底”,大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兴奋和快乐,还有心灵深处的触动和觉察,特别是那贴心的女儿对职场辛劳的爸爸的牵挂,让所有人红了眼眶……体验结束后,参与活动的家长们纷纷与两位专家交流起来,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沙盘游戏确实太神奇了!吕金虎指出,沙盘游戏是文化内涵非常深厚的有疗愈意义的游戏,无论对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都有促进心灵成长的积极作用。
毕清花在向小记者介绍手工制作方法。
“看这虎头帽上的王字,要绣得刚劲有力,才显老虎的威风!”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主任、副教授毕清花手持一顶色彩艳丽的虎头帽,向围坐的小记者讲解着。
在认真制作手工的小记者。
进入体验环节,小记者跃跃欲试。毕清花耐心指导大家:先用棉布包裹一次性杯子,用专用胶水固定成篮身;再用布裁剪出圆眼、弯眉、三角鼻等老虎五官。剪耳朵时弧度要圆润些,这样更显虎头的憨态。她穿梭在孩子们中间,不时俯身调整大家的剪裁角度。当孩子们将成型的五官粘贴到篮身上,一个个呆萌可爱的虎头小手提篮渐渐成型。这场由毕清花带来的非遗课,不仅让小记者们学会了制作工艺,更让他们感受到传统布艺中蕴含的文化温度。
“这七根弦承载着三千年的文化,古琴就是音乐的《易经》。”古琴文化传承人高悦淏面对一群小记者,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古琴文化之旅。
高悦淏在介绍古琴的制作方法。
高悦淏在指导小记者弹古琴。
高悦淏指着面前的古琴介绍,制作一床古琴需经选材、造型、髹漆等几百道工序,最快时间需要一年制作出来!“好琴要‘三分做,七分养’,每一步都藏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谈及古琴特点,高悦淏强调其“清、和、淡、雅”的音色,“它不像其他乐器追求华丽,而是用泛音、散音、按音的变化,表达天地人三才之道。古人抚琴不仅是修身,更是养生,这正是‘乐疗’的智慧。随后,他手把手教小记者弹奏《笑傲江湖》片段,从基础的“挑、勾”指法到节奏把控,让小记者在弦音中感受武侠豪情。
夕阳为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镀上一层暖金。一天的活动中,小记者不仅了解了高尔夫运动,触摸到了黄河流域非遗文化的斑斓肌理,更在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守护文化的种子。当这些种子在时光里生根发芽时,便是对“传承”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