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青版财经小记者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黄河流域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此次活动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118号内举行。这里不仅有高尔夫球场、崂山区马家露营地服务中心,也是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肩负着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
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以“数智化+新质生产力”视角为引领,专注于民族技艺传承与创新。通过七艺贯通(守艺、传艺、创艺、学艺、用艺、展艺、弘艺)、七维一体的模式,致力于非遗的保护、传承、创新与转化,积极培养中国技艺技能传承创新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活动当天上午,小记者们首先来到的这座高尔夫球场,是一个集运动休闲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优质场地。球场内草坪被修剪得整齐平整,宛如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蜿蜒的球道巧妙地融入周边的自然环境,其间点缀着茂密的树木和清澈的水池,既为球场增添了景致,也给打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
高尔夫教练刘柱老师介绍高尔夫球场和高尔夫球球杆。
老师一对一教授小记者打球技巧。
在高尔夫教练刘柱老师的热情引导下,小记者们了解了高尔夫球这项运动的基本规则和礼仪。随后,大家分组体验了高尔夫球击球。刘柱老师耐心地教小记者们握杆的正确姿势、挥杆的发力技巧。小记者们认真听取指导,仔细练习。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小记者们在绿茵场上挥洒着汗水,既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也体会到了高尔夫球运动所蕴含的专注与坚持的精神。
小记者们参观高尔夫球场。
上午的活动尾声,小记者们走进了800㎡的玻璃穹顶多肉博物馆。这里宛如一座微型植物宇宙,百万株多肉组成立体生态方阵:拟石莲属的叶片像涂了胭脂般绯红,肉锥属的“灯泡”在光下透出细密血管纹,块根植物则如古老行星般沉稳矗立。濒危的龟甲牡丹正萌发新刺,南非蜥蜴皮缀化出独特龙鳞纹,讲解员细致介绍着科属特性与保护故事。孩子们凑近观察生石花的“伪装术”,惊叹于龙舌兰逾米冠幅的壮阔,感受着生命的多样与坚韧。
小记者们欢快地在水池里戏水。
中午时分,小记者和家长们相聚在特色蒙古包内,一场充满草原风情的表演拉开序幕。悠扬的马头琴旋律响起,时而如骏马奔腾,时而似草原牧歌,让人仿佛置身辽阔草原。蒙古特色舞蹈热情奔放,舞者身着艳丽服饰,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灵动。伴随着欢快的蒙古歌曲,大家沉浸在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欢声笑语不断,为研学活动增添了别样的热闹与温馨。
金塔拉老师用马头琴演奏了《万马奔腾》。
乃日泰表演舞蹈《欢乐的那达慕》。
毕力格表演的女声独唱《草原恋》。
下午,活动进入到令人期待的非遗体验互动环节,几位非遗传承人都是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促进会会员、青岛翰林非遗研究院研究员,为小记者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非遗体验。
何翔老师向小记者们介绍二胡。
何翔老师和徒弟一起用二胡演奏了多首曲目。
民族弓弦乐器演奏家、收藏家,青岛迷胡胡琴文化馆馆长何翔老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弦索乐”传承人以及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雷琴艺术”传承人,为小记者们带来了二胡历史讲解体验。何老师现场展示了二胡乐器,从古老的传统款式到现代改良版,详细介绍了二胡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意义。他还亲自演奏了多首经典曲目,让小记者沉浸在悠扬的胡琴旋律中,感受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孙玉红老师现场演示玫瑰花的捏制方法。
小记者展示自己捏制的玫瑰。
面塑制作区域充满了别样的趣味。教授面塑制作的是孙玉红老师,她是小学一级教师、曹州面塑第六代传人,还担任山东省艺术家协会会员等多项职务,其面塑作品将现代元素和中国国风相结合,深受大众喜爱。孙老师将调好的面团分给小记者们,现场演示玫瑰花的捏制方法。小记者们围在孙老师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面塑的制作过程,眼中充满了惊叹与好奇。随后,他们也纷纷尝试自己制作面塑,在孙老师的帮助下,体验了将面团变成艺术品的奇妙过程。
盖如霞老师介绍“女红”。
盖如霞老师在指导小记者做“女红”。
在女红手工艺体验区,小记者们被精美的女红作品所吸引。该体验区由盖如霞老师指导,她是非遗盖氏女红技艺传承人、青岛市非遗保护传承促进会理事手工艺保护传承专门委员会主任、市北手造工匠,在手工布艺行业从业多年,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记者们在盖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拿起针线,学习简单的女红针法,并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图,以针线为笔,在布料上作画。一针一线间,他们体会到了女红手工艺的细腻与精致,也感受到了古代女性的智慧与巧思。
老中医张洪明和家长们沟通。
“夏秋交替,气候多变,正是疾病高发期,养生关键在‘顺时应势’。”山东省著名老中医、伤寒派传承人张洪明结合50余年临床经验,为大家详解夏秋季节的防病健身之道。夏季暑湿未消,张洪明强调“防暑湿、避寒凉”。他建议,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饮食上可多吃冬瓜、绿豆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很多人夏天爱喝冰饮、吃凉菜,这容易损伤脾胃,引发腹胀腹泻,一定要有所节制。”这位深耕中医领域的老专家最后强调:“夏秋养生无捷径,顺应时节调饮食、适运动,才能增强体质,少生病。”
毕清花老师在展示剪纸作品。
毕清花老师在教授小记者们剪纸。
剪纸体验环节同样热闹非凡。此环节由毕清花老师授课,她是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6岁起跟随奶奶学习剪纸和虎头帽制作,在传统剪纸和民间布艺领域有深入研究。一张普通的红纸,在毕老师的手中,经过折叠、裁剪,瞬间变成了精美的“吉”字图案。小记者们在毕老师的教导下,学习了基本的剪纸技巧,从简单的形状剪起,逐渐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当他们展开自己亲手剪出的作品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场融运动与非遗于一体的旅程,让孩子们在挥杆间领悟坚持,在与传承人互动中触摸文化温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成为非遗的体验者,更在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或许某天,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会生根发芽,让他们成为非遗创新的小小使者,让黄河流域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青岛财经日报 / 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