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小记者参观抗战电影海报展 重温历史光影传承红色基因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青岛星博电影博物馆推出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电影海报展”成为暑期文化亮点。7月27日,青版财经小记者走进博物馆,在200余幅原版电影海报与斑驳的老式放映机间,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对话,通过光影记忆重温抗战岁月,厚植爱国情怀。

小记者合影留念。

小记者积极举手,参加采访活动。

在博物馆讲解员潘圣泽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首先走进“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电影海报展”展区。200余幅从1950年至今的原版抗战题材电影海报按题材精心划分成11个展区,犹如11章厚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那段烽火岁月。

小记者观看关于我国领袖题材电影的海报。

前言区的领袖题材的电影海报率先吸引了小记者的目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的影像通过电影海报呈现,讲解员潘圣泽老师介绍:“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离不开党的英明领导,这些海报展示了领袖们在抗战中的运筹帷幄,是历史的生动注脚。”

小记者观看“731 细菌部队题材专题展区”。

在“731 细菌部队题材专题展区”,一张张海报与珍藏版剧照让现场瞬间安静。讲解员指着一幅黑白海报沉痛讲述:“日军 731 部队的暴行罄竹难书,这些影像记录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守,提醒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苦难。”一位小记者在笔记本上写道:“看到这些画面,我更明白‘铭记历史’不是一句口号。”

小记者观看存世量稀少的海报。

“珍品和经典抗战电影海报展区”中,《铁道游击队》《小二黑结婚》等存世量稀少的海报让小记者惊叹不已。当得知这些海报历经数十年风雨保存至今,小记者纷纷举起相机记录。“这些海报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会说话的历史课本。”讲解员的话语让大家对展品多了一份敬畏。

小记者观看“抗战电影海报展区”。

“抗战电影海报展区”按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等不同抗战力量分类,《浴血太行》《百团大战》《黄桥决战》等影片海报串联起不同战场的抗争故事。“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战士们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依然英勇出击,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这种不畏强敌的精神太震撼了!”一位小记者的分享引发共鸣。而“同盟国题材”中的《美军飞行员》海报,则展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协作,让小记者理解到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记者观看关于东北抗联故事电影的海报。

小记者观看关于谍战电影的海报。

小记者观看关于儿童抗战的电影海报。

小记者观看老式的电影票。

研学队伍转场至放映设备展区。当19世纪90年代的早期幻灯投放设备映入眼帘时,小记者立刻被这些“老古董”吸引。“这台设备严格来说不算放映机,却开启了光影传播的先河。”讲解员指着一台铜制器械介绍,它的出现比电影正式诞生还要早,当时主要用于投放静态幻灯片,是早期视觉传播的重要工具。

小记者观看老式的投影幻灯机。

小记者观看老式的电影机。

在一台德国产有声放映机前,讲解员分享了它的特殊历史:“这是二战时期德军用于慰问军队的设备,通过放映胶片为士兵播放影像。”当得知机器虽历经战火却保存完整时,小记者好奇地观察其内部结构。讲解员现场演示了放映机的工作原理:“胶片交替时,挡光板会暂时遮挡光源,等胶片到位后再打开,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让画面看起来流畅连贯。”生动的地讲解让抽象的“视觉暂留”原理变得通俗易懂。

上个世纪的国产电影机。

展区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产流动放映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机器由放映机、胶片和发电机组成,体积小巧,便于携带。”讲解员介绍,在那个很多乡村不通电的年代,流动放映队就是靠它们把电影送到田间地头。小记者试着想象:“背着发电机走村串户,只为让大家看上一场电影,太不容易了!”而两台影院用大型固定放映机,则展现了城市影院的观影场景变迁,巨大的机身与复杂的齿轮结构,诉说着电影技术从简陋到精密的发展历程。

小记者观看国产大型放映设备。

从无声到有声,从静态到动态,从固定到流动——短短几十分钟的参观,小记者不仅触摸到冰冷的金属器械,更触摸到电影技术背后的时代温度。

研学活动已接近尾声。小记者都领到了研学证书。“通过海报和放映机,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更看到了中国人的勇敢和智慧。”小记者在研学手册上写下心得,字迹虽稚嫩,却透着坚定。此次小记者研学活动,以电影海报为窗、以放映设备为桥,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与历史对话。当光影中的抗战记忆转化为真切的情感共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种子,正悄然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