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清晨,青岛出版集团小记者为期三天的临沂研学活动正式开启,此次研学以“解码历史文脉,传承沂蒙精神”为主题。首日,小记者走进临沂广播电视塔、琅琊古城,在古今交织的沉浸式体验中,揭开这座千年古城的神秘面纱。
合影留念
此次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专家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小记者深入了解临沂的历史文化、红色基因与自然奇观。列车驶入临沂境内,窗外的景致逐渐从都市楼宇变为沂蒙山区的连绵绿意。小记者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定格对这片土地的第一印象。
小记者在电视塔下合影。
到达临沂后,山东新铧文旅临沂分公司研学导师王宁、武煜森热情地接待了大家。首站,小记者前往临沂广播电视塔。这座高326米的钢结构建筑矗立在沂河、祊河、柳青河三河交汇处,如同一支巨笔,在天地间书写着现代临沂的发展篇章。“大家知道吗?这座电视塔不仅是发射信号的‘通信枢纽’,更是展示临沂变迁的‘空中博物馆’。”导师指着塔身的螺旋结构介绍,其设计灵感源自沂蒙山区的梯田曲线,象征着临沂从农业古城向现代都市的跨越。
小记者在电视塔上观看美景。
乘电梯升至塔顶观光层,三河交汇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沂河水碧波荡漾,岸边的仿古楼宇与远处的现代建筑群相映成趣。“左边那片青砖灰瓦就是琅琊古城,我们下午就会去那里。”顺着讲解员手指的方向,小记者纷纷远眺。一位小记者在采访本上画下速写:“塔下是流淌千年的河,塔顶是望向未来的窗,临沂的‘古今对话’真奇妙。”
小记者在琅琊古城前合影留念。
午后的阳光洒满琅琊古城的青石板路,这座占地645亩的沉浸式文旅园区,以“复活琅琊文化”为核心,让小记者一秒“穿越”回魏晋时代。古城内,非遗商铺鳞次栉比,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往来穿梭,仿佛时空错位。
快乐的小记者
小记者逛琅琊古城。
“琅琊是临沂的古称,东汉时期曾作为国都存在340年,王羲之、诸葛亮等历史名人都与这片土地渊源深厚。”在导师的带领下,小记者走进沂州商贸馆,通过复原的古代市集场景,了解沂州作为“北方商贸枢纽”的繁华历史。
小记者准备观看大型史诗演出《国秀琅琊》。
《国秀琅琊》演出现场
《国秀琅琊》以临沂历史上盛世琅琊文化为创作主线,通过序《海岱文明》、第一幕《有凤来夷》、第二幕《礼乐春秋》、第三幕《忠肝义胆》、第四幕《群贤雅集》、尾声《盛世琅琊》六个篇章,艺术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刚强勇毅、崇文尚礼、公忠体国、忠孝仁厚、自强不息的人文品格,引导人们回望历史足迹、倾听时代之音,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小记者观看演出《兰陵王入阵曲》。
小记者逛琅琊古城。
夜幕降临,琅琊古城换上璀璨的“晚装”。红灯笼沿巷弄次第亮起,石板路上倒映着灯光,恍若穿越回《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夜景。小记者手持采访本,跟着导游夜游古城,听着“管鲍分金”“王羲之洗砚”的传说,感受着“白日里的历史”与“黑夜里的故事”的不同韵味。
大型的精彩实景演出《水秀》
大型实景演出《水秀》准时上演。这场以金雀山、银雀山传说为蓝本的演出,将湖水作为舞台,通过灯光、火焰、水雾特效,讲述了金雀、银雀姐妹为拯救部族与河神抗争的故事。当“洪水”(实则为特效水幕)席卷舞台,火柱突然从水面蹿起时,小记者发出阵阵惊呼。
大型精彩实景演出《水秀》
首日研学让小记者真切触摸到临沂的琅琊文脉。从现代电视塔到千年古城,从静态参观到动态演出,多元体验让历史变得鲜活。大家不仅学到知识,更学会用观察与思考解读文化,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也深刻体会到研学是行走的课堂,能让人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