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小记者安丘研学第二日:探秘“奇人”故居 品尝金奖葡萄

7月20日清晨,金灿灿的阳光为安丘大地镀上一层暖芒,青版财经小记者怀揣着对新旅程的期待,开启了第二天的研学之旅。这一天,他们走进城顶山生态旅游区,探寻能听懂鸟语的“奇人”公冶长的传奇故事;穿梭于葡萄藤架,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尝金奖葡萄的美味。

小记者参观城顶山景区。

清晨的百泉禾墅农场户外营地洋溢着朝气,小记者集合完毕后,便向着城顶山生态旅游区进发。大巴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驶入景区,窗外的绿意如画卷般铺展——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山峦,晨雾似轻纱般缭绕其间,为这座古老的山峰增添了几分朦胧静谧之美。景区主任吕金凯笑着向大家“剧透”:“今天要拜访一位能听懂鸟语的‘奇人’故居,大家猜猜是谁?”话音刚落,车厢里便响起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小记者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谜底。

有2500年历史的两棵银杏树。

城顶山景区主任吕金凯向小记者和家长介绍银杏树。

抵达景区后,大家一鼓作气登上观松台。极目远眺,漫山遍野的松树在山风中起伏,宛如绿色海洋。前行途中,两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赫然映入眼帘。它们如两位沧桑的巨人,静静伫立在土地上。“这是公冶长与孔子夫妇亲手栽种的,至今已有近2500岁了!”城顶山景区主任吕金凯的话语让小记者惊叹不已,纷纷围上前仰望高耸入云的树冠。此时山风拂过,银杏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千年的故事。

小记者和家长们在城顶山景区内参观。

小记者和家长们参观公冶祠。

踏入公冶祠,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砖灰瓦历经岁月打磨,雕花木窗镌刻着时光印记,庭院中的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历史的沧桑。吕金凯边走边介绍:“公冶长是孔子的女婿,自幼勤奋好学,学识渊博,相传能与鸟儿‘对话’。当年孔子常与他在此谈经论道,这里也成了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

小记者了解公冶长的故事。

当听到“公冶长通过鸟语避开强盗袭击”的故事时,小记者个个瞪大眼睛。“太神奇了!要是我也能听懂鸟语,就能知道小鸟在唱什么歌了!”一位小记者的话引得大家阵阵欢笑。吕金凯还讲述了公冶长求学、讲学的经历,以及他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让小记者对这位“奇人”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小记者和家长们参观青云寺。

随后,大家参观了青云寺。红墙灰瓦、飞檐翘角的寺庙在阳光下更显庄严肃穆,讲解老师轻声讲解着它的始建年代与修缮历史,小记者安静聆听,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小记者品尝可口的葡萄。

离开城顶山,小记者跟着老师来到辉渠镇衡野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这里种植的“紫甜 A17”葡萄曾斩获全国比赛葡萄金奖。走进葡萄园,藤蔓缠绕的支架下,一串串“紫甜A17”如紫水晶般悬挂着,饱满的果粒紧密相依,深紫中透着莹润光泽,薄薄的果皮上覆着一层细腻的白霜,仿佛撒了层糖霜。清甜中带着微酸的果香扑面而来,引得小记者们频频吸气,眼睛里满是惊喜。

参观葡萄园。

采摘葡萄。

拿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浓郁的汁水瞬间在舌尖爆开,甜而不腻的滋味混着淡淡的玫瑰香在口腔里蔓延。小记者咂着嘴赞叹:“这金奖葡萄果然名不虚传!自己摘的更是甜到心里啦!”

时光飞逝,两天的研学活动已接近尾声。返程大巴上,小记者依然兴奋地交流着所见所闻。回顾这两天的行程,小记者在实践中触摸历史,在探索中感受文化,在自然中汲取智慧。这场研学之旅不仅让他们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在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亲近自然的种子。正如一位小记者在笔记本上写下的:“安丘的每一处风景都有故事,我会永远记得这段奇妙的旅程。”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