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新质生产力全域跃升 重塑北方经济强引擎

青岛国际创新园

西海岸引领、北岸发力、主城跃迁、崂山崛起——青岛全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齿轮加速咬合,驱动经济展现强劲韧性。2025年上半年,在多点支撑、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青岛各区市各展所长:海洋经济、先进制造、高端服务、创新生态齐头并进,共同绘就充满活力的发展图景。

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压舱,先进制造扩容

作为青岛经济核心引擎,西海岸新区2025年一季度的GDP增速为5.9%,与全市增速持平。西海岸新区的竞争力源于其布局的双轮驱动。海洋经济纵深拓展,加速构建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持续加快引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海洋产业加速聚链成群,今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占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的43.8%;先进制造集群突破,京东方物联网显示项目产能稳步爬坡,氢能产业园项目投产助力绿色转型。

北岸增长极:轨道交通与新能源汽车双核共振

如今,先进制造业已然成为北岸城区经济增长的硬支撑。城阳区一季度GDP增速6.8%领跑全市。鹏辉能源电芯项目投产、物元半导体启动运营,推动产业从“轨交独大”向“四轮驱动”跃迁;即墨区一季度GDP增速6.3%,即墨汽车产业集聚区,以一汽解放、一汽-大众、奇瑞汽车三大整车企业为龙头,形成了规模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目前,即墨区拥有一汽-大众、一汽解放、奇瑞等乘用车、商用车、改装车及配套企业400余家,年产整车45万辆。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标志着新能源布局提速,8个智能网联汽车重点项目同步推进,包括一汽大众宝来车型换代项目、一汽解放微型商用车项目等,作为青岛汽车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即墨区今年将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作为重点发力方向,力争整车产量突破50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30%。依托400余家零部件企业基础,即墨区在整车制造之外还提出,支持智能网联核心部件生产扩量,2025年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

主城区转型:空间重构激活服务经济新动能

面对土地资源约束,主城区通过功能更新挖掘存量价值。市南区聚焦楼宇经济提质,一季度GDP增速5.4%。今年一季度,市南区金融业增加值72.48亿元,增速2.7%;贷款总量突破万亿,达到10854.97亿元,增速5.12%;两项指标总量均位列全市首位。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的产业链,已累计培育19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雏鹰企业39家、瞪羚企业28家,新动能不断壮大。

市北区一季度GDP增速5.6%,其中,第二产业增速2.6%,第三产业增速为6.2%。市北区以国际邮轮港区更新建设为支点,加速导入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港区从“运输枢纽”向“产业客厅”转变;李沧区一季度GDP增速6.0%,其中第二、第三产业的增速均为6.0%。借力青岛北站TOD开发,李沧区探索“先进制造+生产性服务”融合模式,集聚设计、智慧、数字等产业,吸引更多央企和上市公司总部落户,打造枢纽力极强的“交通新港”。

崂山区:创新策源高地,“工业上楼”重塑产业空间

崂山区一季度GDP增速5.5%。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0%。而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3.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8倍。崂山区以“科技创新+载体创新”双轮驱动,成为青岛新质生产力核心策源地。

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领跑全省。崂山区获批全省首批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汇聚涉海企业100家;“工业上楼”探索老旧园区垂直改造,破解空间瓶颈与成本困局,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等10个项目新增载体50万平方米;“15分钟产业生活圈”实现产城融合;具身智能机器人开辟新赛道,依托海尔洗护机器人、乐聚“夸父”机器人等产品,打造北方研发制造基地,开放家庭服务、医疗手术等场景加速技术落地;技术转化突破,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启用全球最大中试平台,覆盖10类产品检测。

今年一季度,共有72个优质项目落户崂山区,其中总投资过亿元项目49个,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一季度,崂山区落户项目涵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海洋生物医药、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崂山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其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占比达到48.6%,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占比为23.6%。当前,崂山区正瞄准未来产业细分赛道,以四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为主力,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加速园,支持未来产业领域的初创型企业集聚发展。

北部区市:特色产业集群嵌入全域链条

胶州、平度、莱西立足资源禀赋,差异化融入核心产业链。胶州市一季度GDP增速5.8%。智能家电产业是胶州市重点特色优势产业,智能家电电路板特色产业集群产值250亿元,电机年产量1300万台,控制器年产量160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是亚洲产能最大的直流变频电机生产制造基地。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为龙头,带动冷凝器、聚氨酯及注塑件、精密配件板块等产业链核心配套领域项目集聚,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矩阵。2025年胶州一季度智能家电产业完成营业收入84.97亿元,同比增长18.9%,预计智能家电产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

莱西市一季度GDP增速6.6%。食品产业是莱西市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依托青岛莱西食品产业集聚区,莱西市绿色健康食品特色产业集群稳步发展。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区域产业配套,莱西市集聚九联、万福等知名龙头企业,吸引了瑞士雀巢、德国汉莎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汇集了青啤集团健康饮品、中建材凯盛浩丰等一批食品饮料上下游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带动上下游200余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年产值超百亿元。

平度市一季度GDP增速6.2%。作为全国百强县、全球美妆睫毛产业生产基地、源头产业带,平度睫毛产品全球市场份额占比70%,培育了5000余家市场主体、6万人就业,实现从“炕头经济”到产业集群的跃迁式发展。

回望2025上半年,青岛产业地图呈现出鲜明的新质生产力特征:西海岸新区聚焦产业强海,坚持特色引领、错位竞争、链主带动、集聚发展;城阳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布局和特色产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即墨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提速;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聚合全国70%的研发力量。全域产业升级的背后,是青岛打破路径依赖、重塑北方经济强市的坚定决心——西海岸强化海洋科创转化,城阳布局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即墨提升整车智造能级,主城区探索楼宇经济新模式,一条依托区域禀赋、强化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当新质生产力在全域开花结果,青岛正以更坚实的步伐,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取得新成效。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