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崂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管委会成功举办“青雁归巢”暑期活动(金融专场),活动精准邀请40余名青岛籍高校学子走进崂山金融产业核心区,触摸数字金融前沿脉动,对话龙头企业高管,解码家乡人才政策。这场充满“科技感”与“归属感”的深度体验,为青年英才架起连接学业与事业的彩虹桥。
当数字人民币的虚拟钱包在指尖完成跨境支付模拟,当金家岭金融区的楼宇灯光与高校实验室的研究图纸在屏幕上重叠,40余名青岛籍高校学子在GVCC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的体验,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的暑期实践——这是崂山区用金融产业的前沿脉动、人才生态的温度厚度,与青年英才展开的一场关于“根与远方”的深度对话。
从“展示”到“共鸣”:用产业前沿叩击青年心门
走进数金公共服务(青岛)有限公司的数字人民币展厅,同学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台台交互设备,更是一幅崂山金融科技的实践图谱。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场景,让“数字金融”从课本上的概念,变成了可参与、可创造的发展赛道。“没想到家乡为金融人才考虑得这么细。”来自青岛海洋大学的青岛籍研一学子黄宇嘉坦言,“崂山区的人才生态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归巢’的温度。”
这场活动用“沉浸式体验+深度对话”的方式,让学子们在触摸产业脉搏中感知家乡的发展速度,在体验服务细节中丈量人才生态的包容度。当抽象的“发展机遇”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场景、可及的支持措施,“返乡发展”便从模糊的选项,变成了清晰的路径。
从“引才”到“共生”:政策与产业搭建人才成长坐标系
当前,崂山区正全力构建“7+4+1”现代化产业体系,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被赋予了“赋能实体、链接全球”的战略使命。金家岭金融聚集区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财富管理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已聚集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超1800家。这样的产业基底,为金融人才提供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参与区域金融改革、对接全球资源的广阔舞台。
在此次活动中,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联民生证券等优质金融企业代表向学生们抛出了“橄榄枝”,岗位设置与金家岭金融区“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三大主攻方向高度契合,让学子们清晰看到:个人的职业规划可以与区域的产业蓝图精准咬合。
从“活动”到“生态”:构建人才回流的长效机制
在崂山区的人才战略图谱中,“青雁归巢”是一个动态枢纽:前期通过高校走访、校友联络建立“人才储备库”,中期以产业体验、政策解读强化情感链接,后期用实习就业对接、创业孵化支持实现“引才留才”闭环。
“7+4+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不仅是为了壮大经济规模,更是为不同专业、不同志向的青年人才打造多元发展场景——在金融领域,可参与财富管理改革;在数字经济领域,能融入工业互联网生态;在海洋经济领域,有蓝色产业基金提供支撑。这种“产业有空间、人才有舞台”的生态,让“归巢”的青年不仅能找到一份工作,更能找到实现价值的长期坐标系。
当区域发展的蓝图与青年成长的梦想同频共振,当产业的高度与人才的温度双向奔赴,“引凤归巢”便不再是简单的人才流动,而是一场关于根脉、机遇与未来的共同书写。而这,正是崂山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留给城市与青年的深层启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