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崂山区:数据赋能 全面优化行政审批领域营商环境

数字赋能,全链条构建智慧政务“新生态”。近日,记者从青岛崂山区举办的新闻媒体见面会获悉,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企业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办事需求,加快构建智慧政务综合体,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快办”向“好办”“易办”转变。今年4月份,崂山区在全省首创AI公务员+政务服务“虚拟大厅”。在“虚拟大厅”提供全景导办、VR导航、政策问答等服务功能基础之上,运用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上线AI公务员“小易”,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地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精细的业务指导、流程梳理、政策解答。

同时,构建大模型业务问答知识库。通过系统梳理高频咨询问题和企业需求,崂山区构建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政策问答知识库”及“政务服务标准化语料知识库”(含1200余个规范化问答对),为AI公务员提供强有力的业务支撑。政务服务“虚拟大厅”上线六个月,访问量超过1.2万次,AI公务员“小易”解答各类业务问题1700余次,问答响应率提升15%。并且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政务资源,结合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崂山区将政务服务“虚拟大厅”与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址定行”智慧选址等10余个平台在线互联,企业、群众在虚拟大厅中轻松点击就可以完成业务咨询、选址分析、材料申报等事项,切实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服务提质,全要素赋能项目建设“新突破”

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拓展升级重点建设项目审批全周期服务3.0模式,今年以来,保障31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达效,联合验收率稳居全市第一。一是定制“项目管家”清单,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打造“项目管家”队伍,推进“一项目、一清单”服务机制,将服务从贯穿项目开工建设的6个环节拓展至建设投产运营全周期8个环节,为33个重点项目定制专属清单,平均审批时限压缩30%。二是“金牌团队”集成攻坚,联合18个部门组成重点项目服务“金牌团队”,开展一线服务70余次,解决国信冰雪运动馆等30个项目50余个难题,助力崂山一中等项目提前开工2个月。三是“图集式”审批创新,结合我区特色产业类型,聚焦重点建设项目细分类别,梳理整合差异化审批政策、涉及事项、办理流程,制定“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图集”,实现“挂图作战、按图索骥”。为银丰玥美酒店定制贯穿从竣工备案到开业运营14项审批事项的“审批图集”,联合住建、规划等7个部门一体推进,为酒店按期开业抢抓时间。

改革破题,全方位拓展政务服务“新能级”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通过精准锚定“关键点”、深度串联“业务线”、全面拓展“服务面”,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从“大厅办理”向“全域服务”延伸,构建多层次服务网络。一是创新打造园区政务服务驿站。今年3月,崂山区在全省率先打造集政策咨询、帮办代办、网办辅导、预约服务、自助查询打印于一体的园区政务服务驿站,助力绿谷翰章、源嘉产业园入驻企业足不出园办成事。自启用以来,为企业提供服务100余次,绿谷翰章园区新增入驻企业70余家、在谈企业近30家。二是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牵头推动25个“一件事”高效运转、闭环办理,设置12个“一件事”专窗。其中,“个转企”一件事为崂山区在全省率先落地见效,将“个转企”登记涉及的7个环节事项“一链办理”,审批时限同步压缩85%以上。三是优化集成办、就近办服务。充分发挥数字化审批高效便捷优势,坚持线上线下协同联动,集成化供给各类政务服务资源;今年以来,已实现92项全流程数字化审批、90项集成办、142项全域通办,开理发店、开诊所等10个“一件事”基层可办,半年完成区政府实事项目全年目标。

下一步,崂山区将持续深化改革,以“精准滴灌”式创新,让改革成果更加可感可及。聚焦经营主体高效准入、便捷准营、规范退出,优化提升“址定行”智慧选址平台服务质效,推动地址生产要素畅通流动,提高经营主体与市场资源高效配置;推出“演出+节庆”审批服务套餐,与崂山风管局协同开辟“绿色通道”,实现青岛国际啤酒节等活动周期内的同舞台演出“一次申报、集中审批”。全省试点简易注销“四险一金”联检改革,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费排查前移,切实保障企业职工权益。

崂山区将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核心目标,持续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通过深化制度创新、优化流程再造、强化数字赋能,让创新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以营商环境的“优无止境”促进市场活力的“竞相迸发”,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