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齐聚大美安丘 共续非遗薪火 “青岛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非遗基地”在安丘挂牌成立

8月24日,晨曦穿透薄雾,为安丘镀上一层金辉。在安丘市百泉禾墅农场户外营地,举行了隆重的基地挂牌仪式。

挂牌仪式上,安丘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孙希柱,安丘市辉渠镇党委书记崔勇建,山东省中华职教社非遗教育专委会委员、青岛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非遗保护与传承专门委员会主任赵玉隆来到现场并致辞,见证这一推动青安两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时刻。

挂牌仪式现场

随后,青岛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专职副秘书长陈崇水,山东省中华职教社非遗教育专委会委员、青岛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非遗保护与传承专门委员会主任赵玉隆,共同为“青岛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专门委员会安丘非遗传承体验基地”和“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安丘体验基地”授牌。

红绸缓缓落下,标志着两地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上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安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基地的成立将为安丘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青岛、安丘两地非遗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随后,安丘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栾光星,安丘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孙希柱,安丘市文旅局文化遗产科负责人王倩倩,安丘市委统战部科员韩金伟与来自青岛和安丘的几十位非遗专家、非遗继承人,以围绕促进青岛与安丘两地非遗文化可持续性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来自青岛的虎头帽、剪纸与珐琅非遗专家毕清花,宋代点茶非遗传承人邱娜,女工非遗传承人盖如霞,金银器非遗传承人张林军,戏曲类非遗传承人徐研,贝雕非遗传承人刘武,绳编非遗传承人李慧娟,牛肉脂渣非遗传承人曲志江等,以及安丘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勇、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周来霞、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建录,从非遗技艺的保护与创新,到非遗产品的市场化路径,再到跨地域非遗合作的可能性,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为两地非遗文化搭建起交流互鉴、协同发展的桥梁,也为千年文脉的传承与活化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

获鹿山谷作为首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有着“小江南”的美誉。传承人们沿着铺满碎石的小径前行,山间草木清香扑鼻,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这里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城墙高耸、溪水潺潺,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竹茂松翠、曲径通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获鹿山大将军像。

在获鹿山谷景区游玩。

远眺山巅,获鹿山大将军像巍峨壮观。当地向导向传承人们介绍了获鹿山谷名字的由来:很久以前,这里森林茂密,是鹿群的乐园,人们常来此狩猎,久而久之便得名获鹿山谷。在获鹿大将军雕塑前,向导详细讲述了李左车的故事。李左车是秦末汉初的大谋略家、著名儒将,文能安天下,武能定乾坤,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名言流传千古。传承人们认真聆听,感受着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葡萄采摘。

下午,来自青岛的非遗传承人来到果蔬种植家庭农场,一串串葡萄如水晶般悬挂在藤蔓缠绕的支架下,饱满的果粒紧密相依,深紫中透着莹润光泽,薄薄的果皮上覆着一层细腻的白霜,仿佛撒了层糖霜,清甜中带着微酸的果香扑面而来。拿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浓郁的汁水瞬间在舌尖爆开,甜而不腻的滋味混着淡淡的玫瑰香在口腔里蔓延。

夕阳西下,传承人们踏上返程的大巴。车窗外,安丘的山水田园渐渐远去,但城顶山的千年银杏、公冶祠的古朴庭院、葡萄的清甜、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都已深深印在大家心中。

两天的安丘之行,传承人们在行走中触摸历史,在观赏中感受文化。正如一位传承人所言:“非遗的传承不仅在于技艺的延续,更在于对文化根脉的理解与敬畏。安丘之行,让我们找到了这份根脉的力量。”

此次考察虽已结束,但青岛与安丘的文化联结才刚刚开始。未来,两地的文化交流将更加深入,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相互滋养中焕发新的生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