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莱西木偶戏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不仅是地方文化保护的重点工程,更是新时代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生动实践。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赫光扬艺”实践团受邀来到青岛莱西,开展木偶戏专题调研实践。据莱西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校地联动,是莱西市探索非遗保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的重要突破,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了高校智力资源。
在大汉偶歌木偶艺术馆,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展示了西汉大木偶复制品,这也是莱西市系统推进非遗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展示。“在文旅部门支持下,我们已构建起完整的传承谱系档案,为非遗‘根脉’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姜玉涛介绍道。
实践中,团队成员深度参与木偶戏表演技法研习、传统服饰工艺复原等核心环节。莱西市群众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负责人表示:“这种‘沉浸式传承’不仅让青年学子直观感受非遗的文化基因与艺术魅力,还通过跨界思维为木偶戏创新提供了新路径。学生团队创作的陶泥木偶模型与融合现代审美的配乐方案,已纳入市级非遗保护工程,成为‘传统+青春’的创新范例。”
“此次校地合作是完善非遗保护体系的重要契机。”莱西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高校学术资源与地方实践经验的有机融合,不仅为莱西木偶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累了学术支撑与实践素材,更彰显了地方在非遗保护中“守正创新”的主动作为。
未来,莱西市将持续深化校地协同机制,以更高站位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让莱西木偶戏在国家级非遗申报的新征程中,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彩。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