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寻星城文脉,品湘水潇潇”研学活动的第四天,青版财经小记者们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他们前往刘少奇同志故居及纪念馆,追溯革命先辈的奋斗征程,走进韶山的毛泽东同志故居及纪念馆,感受伟人的成长印记;在历史与文化的滋养中,小记者们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刘少奇同志雕像前合影。
一早,小记者们怀着崇敬与庄严的心情,来到刘少奇同志雕像前。小记者们深深鞠躬,表达对伟人的无限敬仰与追思。那一刻,整个广场庄严肃穆,微风轻拂,似乎在诉说着刘少奇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
小记者们步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馆内丰富的展品、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刘少奇同志传奇而不平凡的一生。从少年时期的勤奋苦读,到投身革命事业,再到为新中国建设殚精竭虑,每一个阶段的故事都深深吸引着小记者们。看到刘少奇同志生前使用过的简朴生活用品,小记者们深刻体会到他艰苦奋斗的精神。
小记者们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前合影。
小记者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小记者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刘少奇同志故居位于宁乡市花明楼镇炭子冲村,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农村民居。小记者们依次参观了刘少奇同志的卧室、书房、父母的房间等。
小记者参观刘少奇同志故居。
在刘少奇同志的卧室里,摆放着简单的床铺和书桌,仿佛能看到他年少时挑灯夜读的身影。书房中,陈列着他读过的书籍,展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故居的每一处角落,都见证了刘少奇同志的成长足迹,让小记者们近距离感受到伟人曾经的生活场景。
在毛泽东铜像前合影。
敬献花篮。
毛泽东铜像前合影。
韶山,苍松翠柏环绕,毛泽东铜像广场庄严肃穆。全体小记者们依次列队。“请青版财经小记者代表敬献花篮!”随着活动主持人的指令,两名小记者迈着坚定的步伐,将印有“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 青版财经小记者团敬赠”的花篮稳稳摆放在铜像基座前。花篮缎带随风轻展,寄托着新一代青少年对伟人的深切缅怀。小记者们向毛泽东铜像三鞠躬,随后缓缓绕铜像一周。每一步都带着崇敬,仿佛在与伟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前合影。
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走进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帧帧影像瞬间将时光拉回峥嵘岁月。在“韶山走出的革命青年”展区,小记者们围着玻璃展柜里的旧课本驻足——泛黄的纸页上,少年毛泽东批注的字迹依然清晰。“原来毛主席小时候就这么爱读书啊!”一位小记者忍不住轻声感叹。
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讲解员指着展柜中一件打满补丁的棉袍介绍:“这是1936年毛主席在陕北时穿的衣服,当时条件艰苦,但他始终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旁边的多媒体屏幕上,正播放着红军长征的纪录片,雪山草地的画面与眼前的实物相互印证,让“艰苦奋斗”四个字变得可触可感。
最让小记者们兴奋的是“科技强国”展区。当看到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实物)时,小记者们立刻围了上去。“毛主席当年提出‘可上九天揽月’,现在我们真的实现了!”讲解员的话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课本里的诗词与今天的航天成就有着如此深刻的联系。讲解员接着说:“从‘两弹一星’到航天强国,正是一代代人传承了毛主席‘自力更生’的精神,才实现了这些突破。”
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实物)。
小记者们还观看了关于毛主席读书的视频,毛主席“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些话,深深烙印在小记者们心间。
参观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内,专题片《永远的怀念》正在放映。当看到毛主席在灯下批阅文件的镜头时,现场一片安静。“他一生都在为人民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小记者们在心底默默许下诺言,一定要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奋进篇章。
小记者观看专题片。
穿过绿树成荫的小路,一座青瓦白墙的农舍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故居。青石板铺就的院坝里,水车、谷仓、蓑衣等老物件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前的生活场景。
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前合影。
毛泽东同志故居里的卧室。
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
小记者们轻轻走进故居内部。堂屋里,八仙桌、条凳摆放整齐,墙上挂着的旧照片记录着往昔;灶房里,乌黑的铁锅、陶制的水缸还带着生活的温度,仿佛能听见当年的柴火声;卧室里,简朴的木板床、旧书桌静静伫立,桌上的油灯似乎还亮着,映照着少年毛泽东苦读的身影。大家放慢脚步,小声交流着,目光在每一件老物件上停留,试图从这朴素的陈设中,读懂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此次韶山之行,青版财经小记者们不仅用镜头和笔记录下所见所闻,更在心中播下了崇敬与奋进的种子。这份特殊的经历,终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养分,激励着新一代青少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