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小记者安丘研学之旅第二天:探秘公冶长故里 体验非遗文化魅力

6月22日清晨,金灿灿的阳光倾洒安丘大地,青版财经小记者开启了第二天的研学之旅。他们首先来到城顶山生态旅游区。小记者奔赴城顶山生态旅游区,探访能听懂鸟语的“奇人”公冶长的故事;随后走进果园,体验采摘安丘特色油桃的乐趣;更有潍坊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付涛现场教授风筝制作与拓印年画技艺。这场融合文化韵味与趣味体验的精彩旅程,让小记者收获满满。

合影留念


探秘城顶山


参观城顶山景区

小记者一早在百泉禾墅农场户外营地集合,向着城顶山进发。大巴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驶入景区,窗外,郁郁葱葱的植被如绿色的画卷徐徐展开,晨雾似轻纱般缭绕在山间,为这座古老的山峰增添了几分朦胧与静谧之美。景区主任吕金凯笑着卖起了关子:“今天咱们要去拜访一位能听懂鸟语的‘奇人’的故居,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呀?”老师的话瞬间点燃了小记者的好奇心,大家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探索之路,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心中满是期待。

大家一鼓作气登上了观松台。站在台上,极目远眺,漫山遍野的松树尽收眼底。苍翠的松林在山风中此起彼伏,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松涛阵阵,声声入耳。指着远处的松树,吕金凯向小记者介绍:“城顶山的松树形态各异。” 小记者立刻来了兴致,纷纷睁大眼睛,全神贯注地欣赏起来。

将近2500岁的银杏树


城顶山景区主任吕金凯向小记者和家长介绍银杏树。

两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赫然映入眼帘,它们如两位历经沧桑的巨人,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吕金凯主任指着粗糙的树干,感慨万千:“这两棵银杏树可是大有来头,它们是公冶长与孔子夫妇亲手种下的,至今快2500岁了!它们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岁月的变迁,堪称‘活化石’。”小记者纷纷围上前去,抬头仰望着高耸入云的树冠。此时,一阵山风拂过,银杏叶沙沙作响,如同奏响了一曲古老的歌谣,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小记者在公冶祠前合影留念。

踏入公冶祠,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砖灰瓦历经岁月打磨,雕花木窗镌刻着时光的印记,处处都透露着历史的沧桑感。吕金凯一边带着大家漫步庭院,一边介绍道:“公冶长是孔子的女婿,他自幼勤奋好学,学识渊博,相传还能与鸟儿‘对话’。当年,孔子常常与他在这里谈经论道,探讨治国安邦之策,书院也因此声名远扬。” 在庭院中,小记者围成一圈,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公冶长的故事。当听到公冶长通过鸟儿的报信成功避开强盗的袭击时,一位小记者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太神奇了!要是我也能听懂鸟语,就能和小鸟做朋友啦!” 其他小记者也纷纷点头,眼中满是羡慕与向往。吕金凯主任还详细地讲述着公冶长求学、讲学的故事,以及他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让小记者对公冶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观青云寺

青云寺红墙灰瓦,飞檐翘角,在阳光的笼罩下,更显庄严肃穆。走进寺庙,老师轻声讲解着寺庙的历史,从它的始建年代,到历经的修缮与重建,小记者安静地聆听着,感受着这里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井和古碑也是城顶山的一大特色。古井井口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绳痕,那是千百年来人们打水留下的岁月痕迹,井中的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粼粼波光。老师说:“这口井的水甘甜可口,千百年来一直滋养着这里的人们,即使大旱之年,井水也从未干涸。” 小记者纷纷凑近井口,好奇地张望着,有的还忍不住用手捧起井水,感受它的清凉。古碑上的文字虽然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稀能辨认出当年的记载。老师耐心地解读着碑文,从建造缘由到历史事件,让小记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沿路的梯田美景


品尝油桃

随后,小记者跟着老师踏入油桃林。圆润饱满的油桃挂在翠绿枝叶间,红彤彤的表皮泛着诱人光泽,清甜果香随风飘散。老师先介绍了采摘要领:“手指托住果实,轻轻旋转。”一位小记者选中一颗色泽鲜艳的油桃,踮起脚尖,右手稳稳托住果子底部,腕间轻轻发力,油桃便落入掌心,微凉的触感混着果香,让她忍不住凑近轻嗅。身旁的小伙伴举着竹篮穿梭在桃树下,专挑藏在叶片后的“红胖子”,不一会儿篮底就堆起小山。沾满桃香的指尖、盛满果实的竹篮,还有林间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构成了这场充满趣味的采摘活动。

下午,在百泉禾墅农场户外营地,潍坊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付涛,为小记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课。

杨付涛老师介绍如何制作风筝。


学习体验拓印年画。

课堂上,杨付涛先围绕潍坊风筝展开教学,细致介绍了观赏风筝与起飞风筝的区别,并亲自示范将竹子劈成竹片、制作风筝的技巧,让小记者对风筝制作工艺有了直观认识。随后,他讲述了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悠久历史,从明初兴起、清嘉庆年间鼎盛,到如今成为国家级非遗,历经600多年岁月沉淀,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他还展示了制作年画的工具,详细讲解拓印年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杨付涛的指导下,小记者纷纷动手尝试拓印年画,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氛围热烈。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小记者的知识储备,更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体验水上游乐设施

时光飞逝,两天的研学活动接近尾声,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不舍,小记者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一路上,大家还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我回去一定要把公冶长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那两棵银杏树太壮观了,我要把它们画下来。”车厢里充满了欢快的讨论声。

回顾这两天的安丘研学之旅,从获鹿山谷的历史探秘,到庵上石坊的艺术鉴赏,再到“齐鲁天路”的自然风光领略,以及城顶山的文化深度体验,了解非遗风筝以及有关年画拓印的知识,小记者在实践中触摸历史,在探索中感受文化,在自然中汲取知识。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