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小记者走进青岛画院美术馆 研学探索艺术魅力

11月8日,青版财经小记者走进青岛画院美术馆,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学习与艺术启蒙的研学活动。在这里,小记者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青岛画院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底蕴,还沉浸式欣赏了“齐鲁彩韵——第四届山东水彩画会优秀作品展”,在艺术的熏陶中收获满满。

小记者们合影留念。

青岛画院作为此次研学活动的重要承载地,1980年建院,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组建最早的画院之一。它隶属于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更是青岛最高层次的美术书法专业创作研究机构。建院40多年来,在各届院长、在职画家、行政人员及特聘画家的共同努力下,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成果丰硕。青岛画院设有创作部、展览部、教育部、理论研究部、青岛画院美术馆等机构,如今已成为集创作、研究、展览、交流为一体,专业齐全、设置完备的新型研究型画院,在青岛、山东乃至全国美术书法界发挥着积极引领示范作用。

山东水彩画会理事陈瑞娟向小记者们介绍画展。

小记者们走进青岛画院美术馆展厅,欣赏了“齐鲁彩韵——第四届山东水彩画会优秀作品展”。活动特别邀请陈瑞娟老师为大家现场讲解——陈瑞娟老师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水彩画会理事、青岛当代水彩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小记者了解到,山东水彩画会是全国最早的水彩画学术团体机构之一,自1981年在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领导下发起成立,至今已有四十五年。四十五年间,山东水彩画会始终以传承文脉、培育人才为己任,让水彩画在齐鲁大地生长出独特气质。

认真听讲的小记者。

山东水彩画会会长王绍波老师的水彩作品《红色之城》。

漫步展厅,小记者们被一幅幅精彩的水彩作品所吸引。山东水彩画会会长王绍波老师的《红色之城》以青岛老城区红屋顶为表现对象,大面积明亮丰厚的红色调铺陈画面,在红色阶间以灵动笔墨勾勒出“骨”,再加上大小错落、疏密有致的“留白”,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以意象表现手法充分发挥水彩画“水色交融”优势,画面精气神十足、气韵生动,小记者们纷纷驻足,赞叹这幅作品的独特魅力。

山东水彩画会理事陈瑞娟老师的水彩画《秘境》。

陈瑞娟老师的水彩画《秘境》以鲁迅公园观日落为创作灵感,将日暮时分夕阳映照海面的壮阔、经海风吹拂的黑松林风姿、礁石的幽暗嶙峋概括表现,画面色彩如油画般浓郁,笔触直爽挥洒、一气呵成,海边日暮时分的幽暗神秘氛围呼之欲出。小记者们沉浸在这幅作品营造的意境之中,感受着水彩艺术的神奇。

关于青岛特色建筑的水彩画作品。

小记者在观看不同风格的水彩画。

除此之外,展厅内的作品还展现出丰富多样的题材与风格。有的描绘传统民俗,在斑驳砖瓦与光影间寻觅岁月故事;有的聚焦现代都市,在水泥森林与繁华街道中勾勒发展线条;有的是齐鲁风物的生动写生,一草一木皆含情;还有的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抽象表达,色块与线条碰撞中激荡思想回响。在艺术语言探索上,部分艺术家坚守水彩本体语言精髓,将水色淋漓、透明畅快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在心灵感悟与大自然间找到精妙平衡,作品充满精神寄托感与生命力;另有部分艺术家勇于突破边界,融入中国水墨画写意精神,或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构成理念,不断拓展水彩表现维度与深度。

小记者了解画院的历史。

丁磊老师向小记者介绍历史陈列馆。

随后,小记者们在山东省青年书协理事、山东省青年书协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岛市书协理事丁磊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青岛画院历史陈列馆。在陈列馆介绍中,丁磊老师提到,青岛画院作为青岛文化领域的学术名片,四十余年来推出了一大批闻名全国的艺术名家,共有39位艺术名家成为画院的专职书画家。目前,在职画家均在全国各级美协、书协中担任重要职务。众多画家斩获泰山文艺奖,在全国美展、书展中多次获奖。小记者们认真聆听记录、踊跃提问,对画院历史与成就满怀好奇。

小记者了解青岛画院的专职画家。

小记者参观青岛画院历史陈列馆。

小记者们在展厅内不时交流自己的观展感受,有的还向老师询问作品创作背景与技巧。此次青岛画院美术馆研学活动,让小记者们近距离接触水彩画,深入了解青岛本土文化艺术发展,感受到齐鲁水彩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为他们未来的文化探索与艺术感知打下了良好基础。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