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触摸前沿科技,感受未来智能新生活  青版财经小记者参观2025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

9月20日上午,青版财经小记者走进2025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简称“电博会”)举办地——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红岛馆),开启了一场专属的科技研学之旅。本届电博会于9月19日至21日举办,展览面积达60000平方米,汇聚3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设六大主题展区,集中呈现消费电子领域前沿成果。

研学途中,小记者的足迹遍布多个特色展台:在澳柯玛展区探索“温度科技”如何赋能家居洗护与冷链存储;走进海尔食联网展台沉浸式体验“舌尖上的科技”;在日本兄弟公司展位感受智能打印与缝纫科技的融合;驻足全日空航空公司展台解锁航空知识;来到宇树机器人展区与智能机器人互动;最后打卡青岛国际VR沉浸影像展,戴上VR设备“穿越”星际与雨林。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从科技旁观者转变为亲手触摸创新成果的参与者,收获前沿知识的同时,也真切感受到科技创造社会价值的力量,心中种下对科技好奇与热爱的种子,对未来智能生活充满期待。

澳柯玛展台:“温度科技”解锁智慧生活新体验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小记者走进以“温度科技”为核心的澳柯玛展区,沉浸式的智慧生活体验场景中,每款展品都暗藏科技奥秘。

智慧衣物护理区里,超薄纯平嵌滚筒洗衣机成为焦点。“这款洗衣机的一体式全嵌设计,能完美融入各类家居环境,解决家电与柜体搭配不协调的问题!”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推荐官林昊老师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其AI精准智投功能通过高温传感器自动感知衣物重量,实现洗涤剂精准投放。面对小记者“这样投放有什么好处”的提问,林老师解答:“好处是既能保证最佳洁净效果,又能减少洗涤剂残留,呵护皮肤还更环保。”

冷链与家电展区的硬核产品让大家驻足。-40℃深冷保鲜冰柜吸引所有人目光,林老师介绍:“它采用的深冷速冻技术能实现食材细胞级保鲜,最大程度保护食材营养和口感。”旁边的平嵌鲜活冰箱同样亮眼,以法式四门平嵌冰箱为例,超薄机身实现厨居一体化。全新2:5冷冻分区设计实用:上层抽屉适配速冻水饺、冰淇淋等高频率小件食材,下层宽深抽屉可收纳整只羊腿、整鸡整鱼。更出色的是,-36℃深冷锁鲜技术能锁住食材原鲜,升级的低氧保湿舱与零晶恒鲜舱,让绿叶菜保鲜期延长3倍,鲜肉无需冷冻也能存放7天。“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蔬菜和肉很快变质了!”小记者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

林老师表示,这些成果源于澳柯玛在低温制冷、绿色节能、智慧物联等十余个领域的深耕,在众多专利加持下,多款产品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让小记者对其科研实力充满了敬佩。

智慧生物医疗冷链系统展区中,无需电源的被动式疫苗存储箱(“生命之桶”)让小记者感受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林老师介绍,这款存储箱为疫苗安全运输提供了创新方案,即便在无电源的偏远地区,也能保证疫苗处于适宜温度,守护健康。“原来家电企业还能为医疗健康作出这么多贡献!”小记者不禁感慨。现场的自动贩卖机,则展现了澳柯玛在智能化零售领域的探索,智能交互功能与便捷操作,让大家看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可能。

林老师提到,这一切的背后,是澳柯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企业信念,正是这份坚持,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活动最后,工作人员为每位小记者送上澳柯玛卡通吉祥物“AI小澳”,大家手捧吉祥物在展台前合影,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海尔食联网展台:“舌尖上的科技”品味数智烹饪

作为海尔集团重点孵化的创新生态企业,海尔食联网以数智科技为核心,搭建覆盖饮食全场景的服务体系。现场推出的“一站式数智餐厅全场景”解决方案、科技美食与硬核数智服务等,让小记者沉浸式感受科技如何改变饮食生活。

刚步入展台,智慧烹饪区传来的阵阵香气就成了全场的焦点。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智能炒菜机器人,身旁摆放着食材盒。“现在我们制作辣炒鸡和炒虾仁,全程只要几分钟。”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一键选择菜品菜单、设置烹饪程序,随后按菜谱提示将食材有序放入设备。小记者围在展台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好奇地讨论:“这么快就能做好菜?味道会和家里的不一样吗?”

几分钟后,智能炒菜机器人“叮”的一声提示烹饪完成。菜品出锅瞬间,浓郁的香味弥漫开来:金黄的鸡肉裹着鲜红的辣油,色泽诱人;洁白的虾仁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卖相十足。“哇,看起来太好吃了!”小记者忍不住赞叹。品尝环节,大家有序取餐:辣炒鸡鲜辣入味不呛喉,鸡肉紧实弹牙;炒虾仁鲜嫩Q弹,满口鲜味。

“这些美食既好吃又安全,背后有两大科技秘诀。”工作人员笑着揭秘,“一是标准化供应链食安体系,从食材生产、加工到运输,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筛选标准,从源头保障安全;二是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厨电智能化自动化操作,让智能炒菜机器人精准控制火候与调料用量,任何人操作都能做出一致的美味。”听到这里,一位小记者在采访本上记录:“科技让做饭变简单,还能保证安全和味道,太神奇了!”

除智慧烹饪区外,数智团餐方案展示区也吸引了不少小记者。工作人员通过屏幕演示,介绍海尔食联网如何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社区助老食堂等六大场景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大家看,这是食联云智慧餐饮AI平台,能实现食材溯源,采购来源、流通环节都清晰可查。”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上的溯源信息说,“平台还能进行AI健康管理,根据不同人群需求推荐营养膳食,比如为学生搭配成长所需的营养,为老人准备易消化的菜品。”

参观结束后,小记者纷纷表示这场“舌尖上的科技之旅”既有趣又有意义,不仅尝到了科技制作的美食,还学到了不少与饮食相关的科技知识。

兄弟公司展台:智能打印与缝纫的奇妙世界

小记者来到第三站——日本兄弟公司展位。作为拥有110余年历史、从缝纫机修理制作成长为全球化多元发展的知名品牌,日本兄弟公司此次携智能打印与数字缝纫设备亮相,用前沿科技为小记者开启“传统工艺+现代智能”的探索之旅。

刚踏入展位,数码打印设备展区就吸引了小记者的目光。工作人员操作着新一代服装数码打印机,以环保水性颜料墨水为“画笔”,在白色T恤上快速勾勒图案。短短几十秒,一只色彩鲜亮的卡通小熊便呈现在衣服上——红色围巾饱和度高,黑色眼睛清晰锐利,连绒毛的层次感都完美呈现。“它还能在鞋、帽、包上打印图案,不管是个性化设计还是批量生产,都能轻松完成。”工作人员的话让小记者惊叹不已,原来日常生活中的印花单品,背后竟藏着如此先进的科技。

前行至缝纫设备区,“黑科技”同样让人目不暇接。最显眼的是电子送布直驱自动切线平缝机,彩色液晶触摸屏十分吸睛。工作人员轻触屏幕,就能调整缝纫模式、设计个性化线迹。“普通缝纫机缝制台阶部易堆线头,这款机器能自动处理,线迹特别工整。”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缝制厚布料,机器运转流畅无卡顿,线迹均匀美观。

旁边的缝绣一体机更让小记者挪不开眼。“这款机器有181种内置针迹、135种内置绣花花样,还有10种绣花字体!”工作人员一边操作3.7英寸彩色LCD触摸屏一边介绍。机器启动后,绣花针上下翻飞,很快绣出一朵精致的玫瑰,花瓣纹路细腻逼真。更让大家惊喜的是,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定制棒球帽:先通过服装数码打印机将图案印在专用布料上,再用缝绣一体机固定在帽子上,一款定制的棒球帽很快便制作完成了。

随后,工作人员又演示照片打印功能,将小记者拍摄的展位照片导入设备,打印出的照片色彩还原度极高,连展台灯光的明暗层次都清晰可见。此外,小记者还参观了办公打印设备区:三合一打印机打印文档、扫描资料都很便捷;体积小巧的打印机内置墨仓容量大,还能一键复印身份证,满足日常办公需求。“没想到打印机有这么多款式,能适应不同场景!”小记者一边记录,一边感叹科技的多样化服务。活动接近尾声,小记者戴着定制的棒球帽,在日本兄弟公司展台前合影留念。

全日空展台:解锁航空世界的奥秘

作为日本顶尖、全球领先的航司,全日空以优质服务、高准点率和强安全性著称。此次展台通过“图片讲解+知识问答+纪录片收尾”的递进式流程,让小记者从基础认知逐步深入地了解航空领域。

刚入展台,高清显示屏上的“飞机与日常事物”对比图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左侧是民航客机全景,右侧是卡通示意图清晰标注——飞机长度相当于8辆家用轿车首尾相连,高度堪比4头长颈鹿叠加,重量则抵得上125头成年大象。“原来飞机这么大!”小记者好奇地凑近屏幕,一边用手比划比例,一边在采访本上记录关键数据。

随后,屏幕切换至“飞机飞行原理”板块。充气气球放手后向前飞行的动态画面,配上“推力:气体喷出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注解;另一张受力分析图则用蓝、红、橙、黑四色箭头,分别标注出发动机产生的“推力”、空气形成的“阻力”、机翼提供的“升力”和飞机自身的“重力”。讲解员结合图片细致解读:“飞机发动机和充气气球原理一样,靠喷射气体获得向前的动力。”

在“飞机构造”环节,屏幕展示的飞机拆解图更让小记者直呼“涨知识”:机翼内的燃油存储舱、机身里的座椅与行李架布局、发动机核心部件结构,每处细节都配有简洁文字说明,清晰易懂。

最考验学习成果的“知识问答”环节紧随其后,小记者踊跃举手抢答,答对者拿到专属小礼品,脸上满是自豪。活动尾声,大家聚集到中央大屏幕前,观看全日空专属纪录片。片中,地勤人员细致检查飞机轮胎、工程师调试发动机、乘务员提供暖心服务的画面,生动展现了航司对“安全”与“服务”的坚守。“原来飞机安全起飞,背后有这么多人的努力!”小记者不约而同发出赞叹。离开时,手持礼品的小记者合影留念,有的小记者表示:“这次不仅学到了实用的航空常识,还感受到了航空公司的专业与温度,收获满满!”

宇树展台:机器狗与机器人的“技能秀场”

宇树机器人展区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小记者走进这片“智能天地”,近距离观看四足机器狗Go2、人形机器人G1和工业级四足机器人B2的精彩表演。

刚到展区,消费级明星产品——外形憨萌的四足机器狗Go2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随着工作人员的指令,Go2抬起前肢挥手“打招呼”,随后在“障碍赛道”上展现灵活身手:轻松跨越10厘米高障碍,遇到小斜坡时自动调整姿势稳稳攀爬,动作流畅得像真狗。“它走路为什么不会撞东西?”一位小记者好奇地问。工作人员解释:“Go2搭载了自研的4D激光雷达L1,能360度感知环境,就像有了‘千里眼’,再复杂的场地也能快速适应。”更令人惊叹的是,Go2还表演了倒立行走、自适应翻滚等高难度动作,圆滚滚的身体在空中旋转时,小记者纷纷举着手机记录这有趣的瞬间。

另一边,人形机器人G1的表演充满“人性化”魅力。它身着银灰色外壳,身形修长优雅,站在展区中央时,不少小记者感叹“像从未来世界来的伙伴”。在工作人员操控下,G1跳起轻快的舞蹈:膝关节灵活弯曲,手臂随音乐摆动,甚至能像芭蕾舞者般踮起脚尖,动作优雅又精准,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最让小记者震撼的是工业级四足机器人B2的“硬核表演”。与可爱的Go2不同,B2体型壮实,黑色外壳搭配红色线条,科技感十足。表演开始后,B2先展示高速奔跑能力;接着挑战“负重任务”——工作人员将几十公斤重的行李箱放在它背上,B2稳稳承载重量,还能攀爬40厘米高的台阶,尽显超强负载能力。“B2是工业领域的‘全能帮手’!”工作人员指着B2身上的传感器介绍,“它具备防尘防水能力,能在高温高湿、寒冷甚至有毒气体环境中工作,可用于电力巡检、消防救援,还能在地质灾害后进入废墟搜索被困人员。”

活动接近尾声,小记者依依不舍地与机器人告别,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参观太有趣了!不仅看到了机器人的精彩表演,还学到了科技知识,对未来的智能生活充满了期待。”

VR沉浸式影像展:“穿越”星际与雨林的奇幻体验

作为电博会研学的最后一站,青岛国际VR沉浸影像展展区为小记者的旅程画上圆满句号。这里汇聚了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VR作品,以及“星际三部曲”“万物起源”等特色项目,小记者戴上VR设备,瞬间“踏入”太空、雨林等奇幻场景,开启沉浸式体验。

走进展区,工作人员热情介绍:“青岛国际VR沉浸影像展已成功举办6届,展映作品超150部,半数以上为亚洲首映。今天大家体验的,都是国际顶级VR内容,保证‘身临其境’!”这番话让小记者充满了期待。

首个体验项目是“星际三部曲”。戴上VR头显,小记者瞬间“穿越”到宇宙:眼前先出现混沌星云,随后地球早期海洋中浮现微小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生物演化的每个细节都清晰可见——摇曳的海藻、游动的远古鱼类,仿佛伸手即触碰。接着场景切换到月球表面,大家仿佛踩着松软的月壤走向登月舱,还能感受到“失重”的轻盈感;最后抵达火星,红色的地表、巨大的陨石坑、远处的火星基地,这些充满科幻感的场景让小记者宛如化身宇航员,开启了惊险的火星探险。

谈及VR影像展的意义,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优秀作品,让更多人感受虚拟现实的震撼,同时助推硬件设备与线下沉浸娱乐行业的发展。”一位小记者在采访本上写道:“VR让‘不可能’变成‘可能’,以后我也要探索更多科技的奥秘!”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小记者不再是遥远科技的旁观者,而是亲手触摸创新成果的参与者。他们见证了家电低温制冷技术如何守护食材新鲜,体验了数智科技让烹饪变得简单美味,惊叹于打印机与缝纫机碰撞出的个性化创意,读懂了飞机安全起飞背后的严谨匠心,被机器狗的灵活与工业机器人的硬核实力圈粉,更在VR世界实现了“漫步太空”的奇妙梦想。

每一个展台、每一项技术、每一次体验,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种下对科技的好奇与热爱的萌芽。此次研学之旅,不仅让小记者收获满满的科技知识,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并非冰冷的代码与机器,而是能为生活带来温度、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未来开启无限可能的力量。

带着这份独特体验与感悟,相信小记者会以更敏锐的视角观察身边的科技变化,以更积极的心态探索未知的科技世界,未来能成长为推动科技进步的新生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臧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