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至15日,青岛出版集团小记者开展为期两天的曲阜研学活动,此次研学以“拜圣贤习千年古礼,沐儒风做谦谦君子”为主题,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抵达曲阜后,小记者首站探访尼山圣境:在山清水秀间仰望72米高的孔子像,沿“天命大道”260级台阶感悟思想传承,于孔子大学堂触摸“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核;《金声玉振》大型礼乐盛典以四季与人生九阶为线索,借诗乐舞与现代科技融合,再现孔子生平与儒学内涵,让人仿若穿越至百家争鸣时代。夜幕降临,巨型孔子像前的无人机表演与圣水湖畔的灯光烟火秀交相辉映,在震撼中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共鸣。
次日,研学之旅继续深入:孔庙内,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大成殿与参天古柏,共同诉说着儒家文化的千年脉络;孔府的九进院落、威严的大堂、有御匾的二堂及雅致的后花园,让人从家族生活中感知儒家的礼仪温度;孔子博物馆内,《大哉孔子》展通过文物、场景与多媒体,从战国黄玉马到三圣像,全方位追溯孔子生平与儒家思想的源流。
两天的行程中,小记者从自然景致到人文建筑,从礼乐演出到文物展陈,既汲取了知识,更是一场心灵的浸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悄然扎根。
漫步孔子大学堂:解码儒家文化密码
8月14日清晨,小记者怀着期待登上开往曲阜的大巴,车厢内欢声笑语不断。抵达后用过午餐,大家在导游孔燕老师的带领下,直奔尼山圣境,开启这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寻。
孔老师先为小记者介绍了孔子:“孔子诞生于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仁’和‘礼’是其学说核心,他为人善良、心怀悲悯,待人真诚宽厚。”生动的讲解点燃了小记者的探索兴趣,大家听得入神,不时有人提问互动。
尼山圣境文化氛围浓厚,72米高的世界最大孔子像背山面湖而立,72米象征72贤徒,基座18米、总高90米彰显崇高地位。“天命大道”260级台阶,寓意孔子思想传承近2600年。孔子像两掌叠放、掌心朝内,显得谦逊有礼,15度倾斜设计让观者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觉其目光在与之交流。
踏入孔子大学堂,退台式形制大气磅礴,“拙朴、自然”的风格融合儒家智慧与现代艺术。大厅穹顶如浩瀚星空,两旁壁画生动再现孔子讲学、周游列国等场景,人物神态细致入微。小记者凑近观察,孔老师在旁讲解画中故事背景,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转过回廊,七十二贤廊的雕像栩栩如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仍潜心向学,子贡凭辩才纵横捭阖。文字介绍详述了每位贤人的生平,小记者认真阅读,仿佛与古人心灵对话。
“仁、义、礼、智、信”主题厅最具吸引力。“仁”厅内,孔子讲学雕像庄重矗立,小记者模仿弟子围坐其旁,孔老师解释:“‘仁’是儒家核心,指人与人应相互关爱和包容。”“礼”厅中,《儒家礼乐图》壁画展现启蒙礼、拜师礼等场景,孔老师介绍启蒙礼构图:“从自然到社会再到个人,体现成长过程,小孩从画字到蒙学,再到‘诗言志’做文章。”小记者还跟着屏幕学习拱手礼,亲身体验传统礼仪。
最后,小记者参与诵读《论语》活动。在安静的氛围中,他们执毛笔一笔一画地书写经典,于墨香中感受传统文化底蕴,仿若与千年前的孔子跨越时空对话。
观《金声玉振》:品味儒家文化之韵
在尼山圣境的大学堂内,小记者迎来了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视听盛宴——《金声玉振》大型礼乐盛典演出。“金声”指古代钟鸣,“玉振”指古代磬响,孟子曾以“金声而玉振之”赞誉孔子的文化贡献。
演出以中华礼乐文化为主旋律,以四季更迭与人生九大阶段仪式为轴线,生动展现孔子生平、儒学内涵及创立背景。《太荒之始》篇章铺垫孔子诞生前的文化沉淀;《启蒙开智》篇章呈现孩童私塾求学画面,让小记者看到幼年孔子对知识的渴望;《少年授读》中,少年孔子在简陋环境下手不释卷,尽显对知识的执着。
随着演出推进,《君子加冠》仪式肃穆,成年孔子头戴冠冕、身着华服,眼神坚定,完成从少年到成年的嬗变,开启社会责任新征程;《大婚仪典》以喜庆红色渲染舞台,孔子与妻子相敬如宾,展现其生活温情面;《习礼修德》环节,孔子带领弟子研习礼仪,传递儒家对礼仪修养的重视。
《齐家治世》篇章里,孔子以智慧与仁爱为家庭、社会出谋划策,试图构建和谐有序世界,话语似穿越时空;《荣归故里》时,年迈孔子历经周游列国风雨,仍带着学识与感悟返乡传播思想;最终的《圣贤大成》篇章,孔子思想如璀璨星辰,照亮历史长河。整场演出将诗乐舞与现代舞台装置、大型机械、全息影像等相融合,让人沉浸其中,深刻理解儒家文化的魅力。
探秘尼山夜景:共赏视听文化盛宴
夜幕下的尼山圣境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在灯光的晕染下呈现出一幅古朴神秘的画卷,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视听盛宴即将开启。
小记者首先来到巨型孔子雕像前,夜色中雕像更显庄严肃穆,深邃的目光似穿越千年,凝视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周身散发令人敬仰的气息。雕像前的青石甬道宽阔漫长,两侧数百个台阶依次排列,台阶旁灯光五彩斑斓、如梦如幻。随后,数百架背负暖黄色孔明灯的无人机缓缓升空,似灵动的萤火虫,带着祈愿与梦幻飞向夜空。
精彩的无人机表演。
紧接着,无人机以夜空为画布变换造型:眨眼间变成立体心形,转瞬组成“尼山”二字,随后化作振翅高飞的凤凰,五彩灯光模拟出绚丽羽毛,凤凰在夜空中起舞,祥瑞之气扑面而来,引得小记者惊叹不已,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
随后,小记者前往圣水湖畔。此时湖畔已聚集了众多游客,共同期待接下来的灯光秀与烟火秀。音乐响起,湖水中央的喷泉随节奏舞动,水柱冲天而起,在灯光映照下变幻色彩;巨大水幕上,全息投影将《论语》经典语句、孔子的故事一一呈现,画面与音乐、喷泉相呼应,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让小记者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与先哲们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正当众人沉浸其中时,“咻——”的巨响打破平静,一束烟花直冲云霄,将尼山圣境映照得恍若白昼。随后,五彩烟花接连升空绽放:有的如牡丹盛开,花瓣舒展娇艳;有的似流星划过,拖着长尾转瞬即逝;有的像瀑布倾泻,流光溢彩。烟花与灯光秀完美融合,烟火照亮水幕画面,灯光为烟花增添灵动和梦幻,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探寻孔庙古韵:触摸千年儒家文化脉络
次日清晨,小记者来到了曲阜孔庙,在讲解员孔庆波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探寻之旅。作为祭祀孔子、象征儒家文化的圣地,孔庙占地约14万平方米,规模宏大。这里拥有466间殿堂阁庑、54座门坊、17座碑亭,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红墙黄瓦、飞檐斗拱间,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沿青石路前行,首见明嘉靖十七年建造的“金声玉振坊”,三间四柱冲天式的造型庄重古朴,柱顶独角兽圆雕栩栩如生,坊上云龙图案精美。孔老师讲解,“金声玉振”源自《孟子·万章下》,喻指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如金钟发声、玉磬收韵般完美。
穿过此坊,便是棂星门。同样为三间四柱冲天式,门坊上二龙戏珠、云鹤等雕刻精致,正中圆雕火焰宝珠夺目。孔老师介绍,棂星门象征孔子如能培育人才的天枢星般卓越。
奎文阁作为孔庙主体建筑,原是宋天禧二年始建的藏书楼,金代明昌二年重修更名。全木质结构的它,三层飞檐搭配四重斗拱,历经数百年风雨与多次地震仍坚固如初,尽显古代建筑智慧。
步入大成门,便到了孔庙核心建筑——大成殿。作为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这座全庙最高建筑气势恢宏,重檐九脊的黄瓦歇山顶搭配“金龙和玺”彩绘,格外壮观。回廊28根雕龙石柱堪称一绝,每柱双龙腾跃,神态各异,祥云环绕间尽显灵动。殿内孔子塑像威严端坐,小记者仰望时,仿佛望见当年孔子讲学、弟子聆听的场景。
中轴线旁,参天古柏静静矗立,似岁月的守护者,见证着学子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敬仰。参观尾声,小记者在孔庙前合影,他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走进孔府:领略儒家府邸的深厚底蕴
离开孔庙后,小记者满怀期待地走进相邻的孔府。大门前,蓝底金字匾额熠熠生辉,“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的对联,尽显孔府的显赫地位。老师介绍,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成为中国正统文化的核心,还远播东亚、东南亚。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世袭衍圣公后代的居所,曾是传承儒家思想的圣地。小记者专注聆听,飞速记录着重要的知识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孔府占地7.4公顷,480间古建筑呈前后九进院落,分中、东、西三路。小记者先到中路大堂,这里是衍圣公举行仪式、接圣旨、见官员、处理事务的场所。仰望匾额与仪仗,小记者不禁想象着当年衍圣公在此处理事务时的庄重场景,对古代礼仪和孔府的重要地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穿过通廊来到二堂,其建筑风格与大堂相似,却多了几分文雅。室内悬挂着清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题匾,彰显对孔府主人的赞誉。
内宅是孔府主人及家眷的起居地,建筑精致典雅,布局紧凑。最后抵达的后花园,宛如世外桃源:假山怪石林立,池塘碧波荡漾,花草树木繁茂。沿小径漫步,仿佛置身山水画卷。此次孔府之行,让小记者既领略了古建筑的风貌,又深入了解儒家文化在家族传承、礼仪制度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参观孔子博物馆:叩访儒家文化宝库
下午,小记者走进孔子博物馆。这座由吴良镛院士设计的博物馆占地1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于2013年初动工,2019年9月6日正式开馆,馆藏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传递着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馆内设有《大哉孔子》和《孔府旧藏文物珍品展》两大基本陈列,吸引着小记者的目光。《大哉孔子》从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及世界文明的关联五个方面,全方位呈现了孔子的伟大形象和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在“孔子的一生”展区,借助文物、场景复原和多媒体,孔子的人生历程生动呈现:少年立志苦学,青年游周适齐求学,壮年出仕谋政,周游列国坚守理想,晚年归鲁兴学纂订六经。“孔子一生坎坷却始终坚持理想,太令人敬佩了!”一位小记者感慨道。
“孔子的智慧”展厅里,小记者深入了解到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中庸为方法的思想体系。展厅内“商周十供”、战国黄玉马、三圣像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古籍,诉说着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孔子博物馆,小记者观看战国黄玉马。
战国圆雕黄玉马是展厅的明星文物,通长4.5厘米、宽1.8厘米、通高5.7厘米,黄玉质地晶莹温润,带褐色沁斑,1978年出土于曲阜鲁国故城遗址。马呈站立姿态,昂首挺胸立于方座之上。因战国圆雕玉器出土稀少,这件黄玉马器形完整、形象生动,萌萌的模样吸引了众多小记者的目光。
讲解“仁”的概念时,老师结合文物说:“孔子认为‘仁’包含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敬爱与亲善,就像这件展现孔子讲学场景的文物,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导,这便是‘仁’的一种体现。”小记者认真聆听,不时相互讨论,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愈发深刻。
此次曲阜文化之旅,在小记者心中播下了传承儒家文化的种子。从尼山圣境仰望孔子像,到大学堂沉浸式感悟“仁义礼智信”;从《金声玉振》演出触摸礼乐文明,到夜幕下无人机与烟火的古今对话;从孔庙品读千年文脉,到孔府感受家族传承温度,再到博物馆与文物对话探寻思想根源……每一处景致、每一段讲解、每一次互动,都让儒家文化从书本文字中变得可感可触。
小记者不仅领略了建筑的恢宏与自然的灵秀,更深刻理解了“仁”的宽厚、“礼”的庄重、“信”的珍贵。这场旅程不是终点,而是他们探索中华文化的新起点。相信带着这份收获,他们会以更饱满的热情传承先贤智慧,让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