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工程需要顶梁柱,也需要螺丝钉。
在青岛引才战线,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他们的工作看似普通,却蕴含着不凡的力量。
他们不是筑路工,却铺平压实城市引才之路;他们不是快递员,却在高校、人才和用人单位之间频繁穿梭;他们不是建筑工,却为城市架起了一座座畅通无碍的引才桥梁。
正是这一颗颗看似不起眼的螺丝钉,支撑起了青岛“智汇”工程的“四梁八柱”。
外地招聘会,他“组织”了200多场
自2013年起,青岛市“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2年,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名校行”已经成为知名高校学子了解青岛、走近青岛的重要窗口和品牌活动。
2025年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
在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延亭自2018年负责“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筹备工作以来,“组织”了200多场次外地招聘会。
“每年3月至5月春招、9月至11月秋招是最忙的时候,这个时间段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旺季。”刘延亭告诉记者,每年从2月份开始,他就要着手筹备赴外春招工作。
从年初按照全市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分析制定“招才引智名校行”路线计划,到征集用人单位岗位、汇总对接用人单位信息、联系制作会议展板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展板;从对接全国高校、预订活动场地、发布活动公告、现场布展、搭建主舞台,到安排用人单位及参会人员交通、食宿、参会行程……赴外招聘工作千头万绪,他都事无巨细,将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从来没出现过任何纰漏。
赴外招聘节奏快、任务重,常常需要一天跑两所高校,接着赶赴第二个城市,接连两天跨省、跨市招聘是常事,甚至连续三天跨三个省。刘延亭坚持做到跑在用人单位前面、招聘会前面,提前做好各项预订、布展和对接等服务工作。
在一次跨省招聘中,刘延亭做好当天的两场招聘服务后,接着赶赴第二个城市,由于路途较远,晚上10点多才抵达。他顾不上休息,抓紧赶到高校对接招聘布展工作,一直忙到凌晨两点。
同时,刘延亭还要应对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外来人员进出高校管理非常严格,特殊时期更是如此,刘延亭每次都详细做好参会人员的身份证登记和备案工作;企业招聘岗位随时有变化,他随时都要联系合作单位修改展板内容等。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没有什么可宣传的。”刘延亭一直这么说,青岛市近年来出台了很多引才优惠政策,加大引才力度,他们所做的就是要走到引才最前线,为高校学子和用人单位搭建起服务高效、沟通便捷、信息丰富的对接桥梁。
三伏天,他要为博士服好务
每年七八月份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也是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孝飞最忙的时候,因为他要为“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博士服好务。
第十一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
“每年6月份开始,我们就要走访调研重点企事业单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制定当年的活动方案和筹备计划。”李孝飞告诉记者,走访调研后,岗位征集、邀请函发放、会议筹备、人员接待、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就要接续展开。
接待工作是一个琐碎和细致的活儿。为了服务好每一位博士生,李孝飞带领团队成员详细制定接待方案,明确规定并细致对接好接站的各个时间点和时间段,力争让每一位来青的博士生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和亲切。
有一次,报名参会人数远远超出计划,原定活动场地不能满足需求,李孝飞等人立即对接西海岸新区协调场地,实地联系多家酒店,及时敲定了会议场地和住宿场所,确保了整个活动顺利举行。
此外,不少博士带着科技创新成果,希望借助活动平台,来青寻求企业合作和产业融合,李孝飞为每一位有需求的博士生制作展板,展示其最新技术创新成果和对接需求,全方位满足博士生的求职、考察、研学、合作等多元化需求。
“博士行活动相当于引才第一站,海内外博士只有对第一站服务满意,在青岛留下美好印象,才能进一步留在青岛、住在青岛。”李孝飞这么说。
一次集中选聘引来“暴风夸夸团”
“赶车时收到短信老感动了!”“收到短信的瞬间,感觉很有心,想留在西海岸。”“第一次看到如此有人文关怀的城市。”“自此爱上暖暖的西海岸!”
前不久,西海岸新区“千名人才进新区”集中选聘笔试期间,大量考生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关注考试信息的同时,开启了最爱西海岸“暴风夸夸夸”模式。
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千名人才进新区”集中选聘活动。
原来,为了让众多考生感受到了青岛的城市温度,西海岸新区为考生们发送了暖心服务短信,内容包括考试通知自带的城市介绍、考前暖心的关怀提醒及考后深情的告白约定,同时还为考生们准备了免费送考车、免费住宿、免考务费、往返路费等服务,并充分考虑困难家庭的经济压力,为符合条件的考生开辟绿色通道,让每一位“有志者”都能轻装上阵、追逐梦想。
这次集中选聘活动传递的社会正能量,正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人社局“人才优先”服务理念的生动注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区级人才工作犹如“一针穿起千条线”,需要以更细的“颗粒度”提升政策精度、支持力度、服务温度。
“在市级活动方面,我们人社局连续多年承办了‘蓝洽会’和‘博士行’等人才招引活动。”青岛西海岸新区人社局人才开发科科长宋延强告诉记者,每年从5月份开始,他们就要着手“蓝洽会”相关筹备工作,包括调研企业需求、岗位征集、资金保障、场地保障和活动板块设置等内容。2024年,他们组织银行及投融资机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和创业园区(基地),共同举办了金融合作对接活动,探索金融产业与留学人才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之路,进一步延长“蓝洽会”服务链、产业链、人才链。其中,6家海归创业企业正是通过金融对接活动,获得了3000余万元金融机构融资支持。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三届“青博荟”暨“博创星海智赢未来”对接交流活动。
“在区级活动方面,我们人社局今年还承办了‘沿黄九省区劳动协作发展交流活动暨2025年山东省春风行动启动仪式’、‘青博荟’暨‘博创星海智赢未来’对接交流等引才活动。”宋延强介绍说。“青博荟”活动发布博士后岗位需求1700余个,推出全国首创发行的青岛博士后卡,创新开展“金融赋能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服务,“沿黄九省区劳动协作发展交流活动暨2025年山东省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活动涉及人才选聘计划、企业招聘等多个板块,近300家重点企业提供超2万个岗位需求,他们做细做实各项通知、接站、食宿、安全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把暖心关怀送到每一位参会人才心中。
正是将各级引才工作细化并落实到“最小颗粒度”,才出现了“暴风夸夸团”的感人一幕。
就是这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引才工作者,扎根基层一线,求真务实,凭借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团队更加坚强,让事业更加繁荣,让城市更加美好。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持续优化“青聚英才”品牌,举办“青雁归巢”“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蓝洽会”等引才活动,2024年,全市新集聚各类人才26.7万人,人才总量突破287万人。青岛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和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等。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