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节暨第二届青岛国际非遗文化博览会开幕

为期4天的青岛市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节暨第二届青岛国际非遗文化博览会,于5月1日上午在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和劈柴院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青岛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非遗保护与传承专门委员会主办,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促进会、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市海源里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首页传媒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与本次活动的数十家非遗展位涵盖了青岛各类特色非遗文化项目,从民俗表演到文化展览,从传统美食到手工技艺,节日期间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体验。

即墨镶边技艺展台前,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了即墨镶边这一独特技艺的历史渊源与制作要点。即墨镶边是青岛地区极富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以精细的针法、典雅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闻名。它融合了刺绣、编织等多种技法,用棉线、丝线等材料,通过镶、嵌、织、绣等工序,制作出精美的花边制品。在展台前,摆放着各种即墨镶边作品,有精致的台布、手帕,还有装饰用的花边饰品等,每一件作品都彰显着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作为青岛市级非遗项目,王哥庄大馒头以其 “大如盘、白如雪、甜如蜜” 的特点闻名遐迩。展位前,非遗传承人现场介绍了大馒头的制作过程。而可口的大馒头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品尝,松软香甜的口感让大家赞不绝口。“小时候过年家里都会蒸大馒头,今天在这里不仅看到了传统技艺的展示,还能吃到记忆中的味道,真是太有意义了。” 一位市民感慨地说。

凤冠技艺展位则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婚嫁文化的窗户。精美的凤冠上,金丝银线交织出凤凰、牡丹等吉祥图案,珍珠、宝石点缀其间,流光溢彩,美轮美奂。非遗传承人介绍,凤冠制作工艺复杂,从设计、雕刻到镶嵌,每一步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极大的耐心。

烙画与雕刻技艺展位前,非遗传承人正专注地在木板上进行烙画创作。只见他手持电烙笔,在木板上轻轻勾勒,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图景便跃然板上。旁边的雕刻展位上,传承人则用刻刀在竹雕、木雕上精雕细琢,人物、花鸟、山水等图案呼之欲出。

年画展位充满了浓浓的年味,一幅幅色彩鲜艳、题材丰富的年画挂满了展位。有寓意吉祥如意的 “年年有余”,有反映民间生活的 “农耕图” 等。非遗传承人介绍,青岛年画采用传统的木版印刷工艺,色彩明快、造型夸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少市民在展位前挑选心仪的年画,准备带回家装饰居室,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

非遗脸谱文创展位则将传统脸谱艺术与现代文创理念相结合,推出了脸谱钥匙扣、书签、手机壳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这些产品既保留了传统脸谱的艺术特色,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深受年轻人喜爱。

琉璃加国潮醒狮展位可谓是传统与潮流的完美碰撞。晶莹剔透的琉璃制品与威风凛凛的国潮醒狮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琉璃摆件上,醒狮的形象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夺目,既有传统民俗的喜庆氛围,又有现代设计的时尚感。不少市民被这些精美的琉璃制品吸引,驻足观看,舍不得离开。

如意布锦展位展示了传统布艺的精湛技艺。传承人用色彩斑斓的布料,通过拼贴、刺绣、缝制等工艺,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手工艺人的心血和智慧。市民纷纷感叹,原来普通的布料经过巧手制作,竟然能变成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珐琅画和剪纸展位则展现了两种不同的非遗技艺之美。珐琅画色彩艳丽、光泽度高,画面立体感强,仿佛一幅幅微型的油画;剪纸作品则以其细腻的刀法、巧妙的构图,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灵动与精巧。非遗传承人在现场为观众演示了珐琅画的绘制和剪纸的裁剪过程,让大家近距离领略了这两项技艺的魅力。

书画、蓝染、手工饰品等展位也各具特色。书画展位上,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为市民题写吉祥话语;蓝染展位前,传承人展示了传统的蓝染工艺,一件件蓝白相间的布料随风飘动,宛如流动的艺术;手工饰品展位上,各种用珠子、丝线、皮革等材料制作的饰品琳琅满目。

胶东花饽饽非遗展位同样热闹非凡。花饽饽是胶东地区的传统面食,常用于节庆、祭祀等场合,以其造型多样、寓意吉祥而深受人们喜爱。展位上,有象征长寿的 “寿桃”,有寓意丰收的 “谷穗”,还有可爱的 “生肖饽饽” 等。

手工制香、香囊、香珠展位则弥漫着阵阵香气。传承人采用天然香料,通过研磨、调配、压制等工艺制作出各种香型的香品。一位市民表示,手工制香不仅能让人放松身心,还能让我们了解传统香道文化,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青岛市黄河流域非遗文化艺术节暨第二届青岛国际非遗文化博览会的举办,不仅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黄河流域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次活动将持续至5月4日,市民可前往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和劈柴院,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这场汇聚了黄河流域众多非遗文化的盛会,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更是一次让非遗文化走进现代生活、与世界对话的有益尝试。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非遗文化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