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成立以来,青岛海事法院已走过四十载春秋,四十年辉煌灿烂。作为记录着海事法院历史和成长脚步的珍贵资料——档案,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系统,从传统手工记录到数字化管理过程。不断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在存史、资政、育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海事审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据了解,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海事审判业务的持续提升,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服务审判工作,青岛海事法院启动了档案改革工作。
通过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档案全面数字化,提高了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能力。以前当事人借阅档案需到现场,在专人监管下查阅、复印纸质卷宗材料,费时费力费纸张。通过优化服务功能,实现了互联网远程查阅档案,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
通过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档案全面数字化
档案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档案种类、数量明显增加。青岛海事法院受理的案件类型从最初的海商、海事两个案号,发展到如今的20个案号。其中,2023年12月公开审理的被告人马某某重大责任事故一案,是青岛海事法院试点管辖的第一宗海事刑事案件。案件数量也从最初的每年几十件递增到如今的每年4000余件,这反映出海洋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社会对海事法律服务的需求变化。
数字化档案的应用,档案库房的升级,大大缩短了档案查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青岛海事法院早期的档案管理多以纸质文件为主,档案存储在铁皮柜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青岛海事法院逐步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数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档案安全性。档案分类整理归档存储等工作也日趋规范化、标准化。随着档案库房设施升级,存储档案的密集架也由手动密集架升级为智能密集架,恒温恒湿系统、电子监控、防盗报警器、智能气体灭火器等智能设备与消防监控联网。青岛海事法院档案室被评为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示范单位。
通过人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得到增强,更好地服务于审判工作。档案是司法活动的真实记录,通过详实的卷宗材料,确保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基于这些认识,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对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档案管理“高精尖”人才,服务审判实践,良好的档案管理为法官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案例检索服务,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权威。
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促进了部门间的协作,为审判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据介绍,最初案件开庭审理,只有简单的桌椅,庭审记录均为书记员手工记录。随着智慧法院建设,已将传统科技法庭升级为具备本地庭审、互联网庭审等多种功能的融合式智慧法庭。打造“互联网+”船舶扣押拍卖新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保障海事纠纷高效审理。诉讼档案归档已经扩展到庭审光盘随卷归档。
作为涉外审判机关,青岛海事法院的档案室管理不仅服务于国内需求,还涉及国际法律文书和外文材料的管理,有力支持了国际司法合作与交流。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海杰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