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服务上“档”次,能力再提优!青岛市打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近年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载体、精细服务,以“四个提升”推动“四项服务”提质提优,打造了具有青岛特色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新模式。

提升数智服务能力 促线上服务更精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打造“数字档案”“效率档案”夯实档案管理服务基础,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质效。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936万元,完成全市132万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档案数字化率达到70%,建立起规范完整的全市档案基础信息库。通过青岛人社“网上办事大厅”“青岛人才网”“青岛人才微信公众号”,实现档案业务“自助办”“智能办”“零跑腿”“不见面”。将开具档案存放证明、申请调档函、申请档案转出等档案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办理,实行网上办结、网上反馈,将高频业务事项“掌上办”“秒办”,全市年均网办业务5.4万件次,更好更快满足了群众所需企业所盼。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促线下服务更畅

来青务工的曹启龙手里拿着一份档案在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档案管理服务窗口周围徘徊,显得忐忑踟蹰。工作人员看到后请他到窗口坐下,询问是否办理业务。

“我是外地来的,档案在手里不知道怎么处理。”原来,曹启龙离职后,单位把档案给了自己,这让他倍感不安。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现场核验档案并“容缺”接收了档案。通过系统查询,工作人员发现曹启龙还可领取3个月的失业保险金,随即为其办理了申领手续。在得知他有求职意向后,又让其扫码进入“求职群”,并指导他在“求职驿站”尽快实现就业。

“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没想到把烦恼一下子都给解决了,太惊喜了!”曹启龙高兴地说。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人社干部走流程”活动,深度查摆群众办事遇到的堵点难点,促进窗口服务转型升级。实施流程、标准、考核、监督“四个流程再造”,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和服务指南。在全市各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窗口实行综合柜员制,并配备“窗口导师”,通过“月月讲”“周周问”“午间说课”等形式,培育一批“百事通”“一口清”“问不倒”的专业服务队伍。据统计,全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窗口接待服务办事群众年均13.7万人次,做到“应服必服、服必服好”。

提升帮办代办能力 促延伸服务更实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在全市各级档案管理服务窗口,成立帮办代办服务小分队,提供“一对一”“流水线”接力式服务。创新构建“容缺受理”“个性化定制”“去向跟踪查询”“问题协调小组研判分析”等服务模式,满足群众急办速办需求。与社保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推出存档人员档案工龄认定、退休资格确认全程代办服务,前置2个月通过信息系统筛选即将达到退休年龄人员,批量提取档案送审并反馈。全市年均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8万件次,赢得社会广泛点赞。

早上,市民袁芝香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档案帮办代办服务窗口求助。她因工龄和社保缴费年限问题,已在多地多部门之间奔波了几个月。原来,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袁芝香存在疑似保险断交情况,如想办理退休,就需要补缴6万余元的费用。袁芝香是李沧区的低保户,这对她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事情陷入了僵局。

帮办代办服务专员捧着袁芝香的档案看了一遍又一遍,突然发现一页材料上印有“袁志香”三个字,经系统查询,果然发现了相关的缴费记录。经多方对接沟通和身份确认,社保部门为其合并了社保缴费信息。“一字之差”的重大发现,帮袁芝香省去了6万多块钱,解决了其办理退休的老大难问题。

提升综合平台能级 促品质服务更优

2023年,为实现场所优、制度优、服务优、队伍优、特色优的高品质档案管理服务,青岛市启动建设市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中心,打造集档案存储、数字化加工、实体窗口、网上平台、智能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智能服务平台。该中心位于市南区福州南路9号,建筑面积超4000平方米,为省内最大。实行一点存档、互联互通、全面感知、高效利用,重点打造智慧化服务和智能化库房,建成后档案库容量可达200万册,将有效解决市本级未来5年的社会存档需求。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