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今天的年轻人看世界的角度是“平”的——
无论是在体育竞技的赛场,还是在文化潮流的舞台,抑或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在世界的舞台上,愈发自信地展示自己,从容地与世界对话。
“平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力量。平等尊重、不卑不亢、客观理性、清醒独立、自信包容……保持“平视”的年轻人,正以独特的姿态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时代篇章。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引起强烈共鸣,令人动容。
有人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那么,究竟是什么赋予了今天的年轻人“平视”世界的底气?这种“平视”又会带来哪些改变?
一、在“崛起的中国”里泡大,“都是见过世面的人”
这届年轻人的世界观形成期,恰逢中国从“追赶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跨越的关键阶段。他们在新闻里了解到我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高铁里程突破4万公里时,在大学实验室参与5G技术研发时……国家实力的具象化成就,早已在潜意识中构建起“中国与世界平等对话”的认知基础。
前段时间,搭载硬核科技的“渔业航母”“国信1号2-1”在青岛交付运营
“平视”的底气来源于科技自立的突破。“算力即国力”,一支成员平均年龄仅约28岁,“90后”占比超75%的团队,让DeepSeek横空出世,极大地改变了全球AI竞争格局;字节跳动旗下TikTok的年轻运营团队,凭借算法创新与社交模式革新,成功在全球社交平台中占据一席之地,一举打破欧美企业长期对国际社交网络的主导局面……目睹甚至亲身参与这样的进步,让年轻一代深刻理解,技术优势不是西方的专利,中国青年同样具备引领变革的能力。
“平视”的底气来自经济崛起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迁。从1979年至2023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首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5%,农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公立学校读书;基本医保覆盖13.6亿人,日常小病在村卫生室即可买到对症药品;快递网点覆盖98%的乡镇,基础设施的普惠让小镇青年与都市白领共享发展红利;在国外旅行时常看到支付宝标识,中国的移动支付领先全球……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那份安安稳稳、殷实无忧的生活质感,让年轻人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不仰不俯”的底气。
二、文化浸润出从容,“我的非常好,你的也不错”
作家杨绛曾说:“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这届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肺腑地认同与热爱。“老祖宗”世代传承的历史、技艺、文化、艺术等等,都是他们的“心头好”。他们热衷于吃传统美食,穿国风华服,住中式家居,游历史古建,赏唐宋诗词……在不少年轻人眼中,最“土”的,就是最“潮”的。
传统文化吸引年轻人。图为茶百戏
与此同时,他们绝不故步自封,对他国文化持开放接纳态度。在他们眼里,日本的漫画、美国的电影、埃及的历史、德国的工艺……全球各地不同的人文风情,皆闪烁着独特的魅力,都是丰富人生阅历的美好事物,值得了解和体验。
他们秉持“我的非常好,你的也不错”的心态,深知“文明没有高低,只有姹紫嫣红的不同”。这样的平视,使得他们不再需要通过贬低或讨好他者来确立自我,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全球文化对话。他们积极表达,擅长用多元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哪吒之魔童闹海》
国风音乐团体将传统民乐与电子音乐、说唱元素结合,通过海外社交平台传播,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现代魅力;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原神》,全球下载量超亿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李子柒,在YouTube等国际平台的粉丝超2000万;《黑神话:悟空》自去年8月上线以来,下载量屡次刷新Steam纪录;“80后”导演领衔打造的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闹海》,叫好又叫座,票房跻身全球影史前五……
三、互联网“原住民”,看见更真实的世界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中国年轻一代享受着全世界最先进的互联网服务,“睁眼看世界”成为日常。
随着信息壁垒的不断消融,西方精心打造的“滤镜”逐渐褪色。在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日益强大的进程中,国内社会始终保持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民众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然而,反观一些西方国家,近年来却深陷政治分裂、种族主义以及政党斗争等泥沼之中,动荡不安的局势让其曾经的“光环”黯然失色。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游人如织,人们尽享海滨生活
所谓“西方”或“东方”,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具体的人、事、文化组成的多元图景。他们也不再相信,“西方代表先进,东方代表传统”这样粗暴简单的二分法。年轻人在海量的信息中不断思考、辨别,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且客观的认知,以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
“世界透过我们,看见了中国青年的模样。”如今的年轻人在讨论国际传播时,勇敢地突破西方话语体系构筑的框架。他们不再将西方的看法与评判标准奉为圭臬,而是紧紧围绕现实发展的脉络,切实思考“我们怎么样”以及“中国需要什么”,而不是“西方怎么看”。他们不自卑,也不盲目自大,他们有清醒的认知:中国既有需要学习的地方,也有值得分享的经验”。
四、拒绝“被定义”,“孰优孰劣,我自有判断”
年轻一代告别了将中国文化作为“东方神秘主义”“他者眼中的奇观”的叙事框架,转而以主体身份进行平等的价值对话。
当国外品牌生硬地在时装上叠加中式纹样,甚至对马面裙等进行“文化挪用”,中国的年轻设计师早已从传统服饰里提取更多灵感,让东方美学与现代服饰巧妙结合。他们不再用“洋气”来评判时尚,而是用“国潮”“新中式”定义审美;他们不再迷信“外国月亮更圆”,而是理性看待“进口商品的优势与本土产品的性价比”。
年轻人身着传统服饰出游
消费观念的转变,是价值观迭代的显性标志。如今,“大牌”也好,“洋牌”也罢,都已无法成为左右年轻一代消费选择的关键因素。他们更加务实理性,更倾向于为性价比买单,甚至还掀起了一股“反向攀比”的潮流。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可以买贵的,但不可以买贵了”,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不仅彰显出年轻人在消费选择上的成熟与自信,也反映出他们对市场和自身需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社会议题上,年轻人展现出更成熟的价值判断。比如,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唯金牌论”让位于对体育精神的多元理解——
苏炳添在比赛中(资料图)
他们崇尚拼搏精神,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以9秒83刷新亚洲纪录,虽未摘金却赢得喝彩;他们尽情地沉浸在竞技体育的刺激体验中,跟随赛事进程的起伏体会“速度与激情”;他们享受体育赛事带来的社交互动乐趣,热衷于在观赛过程中“玩梗”“造句”,既关注“1620动作解析”,也欣赏“我的眼睛就是尺”的自信……这种转变,本质上是对“他者评价体系”的摆脱,他们不再需要通过外界认可来证明自身价值,而是建立起独立的价值判断标准。
“真正的平视,不是俯视或仰视的反义词,而是一种基于平等、尊重、理解的对话姿态。”
网球运动员郑钦文曾自信满满地表示:“只有敢于平视这个世界,我们才能更真实、更完整地展现自己,激发出深藏于体内的最强实力。”
古话说,“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心中有底气、眼中有山海,当你平视世界,世界便如你所见,如我们所见。
来源:青岛宣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