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动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2025年以来,青岛市聚焦“培育、赋能、服务、保障”四项主责主业,即夯实培育赛道、提振发展信心、狠抓服务赋能、加快融通创新,奋力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城市,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半年报显示,今年1—5月,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投资(62.2%)和税收(60.0%),70%以上的进出口(70.8%),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89.0%),90%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98.4%)和企业数量(96.0%)。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清晰勾勒出青岛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保民生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民营经济不仅是青岛经济的中流砥柱,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早在2019年,青岛就在全国率先组建民营经济发展局,并加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各区(市)也建立相应机构,形成了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体制。
在政策宣贯方面,青岛全力推动政策服务模式根本性转变,让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比如,市南区搭建的“企业服务智慧平台”,集成“政策查阅、智能匹配解读、线上申报兑现”等功能,实现惠企服务“一网通办”。这一“政策找企业”的模式,有效提升了政策兑现效率,让民营企业充分享受数字化法治服务的便利。
在法治保障方面,今年以来,青岛加速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生根,增强民营经济组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同时,青岛搭建起服务民营企业的全链条法治护航体系,从“送法上门”的志愿宣讲到“精准滴灌”的三大合规指引,从仲裁服务的“定纷止争”到市区联动的“服务下沉”,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与堵点。
2024年,青岛市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23.6万户,占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户数的99.4%,这一占比跃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较上年同期前进1位。此外,青岛培育出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55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7家、“小巨人”企业216家,优质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
青岛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质量的提升上。青岛市民营企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以创新奇智、以萨技术等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提升自有行业大模型能力;华芯晶电是国内最早研发半导体化合物的企业之一,改变了国内半导体衬底晶片高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天仁微纳研发的“大幅面、高精度纳米压印光刻生产线”,实现了高精度纳米压印光刻设备的产业化,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
近年来,青岛市夯实用工保障,强化创业服务,助力招才引智,千方百计解决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努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娘家人”。值得一提的是,青岛以立法形式明确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青岛企业家日”,建立了市级领导干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政企恳谈会等活动,真诚倾听民营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形成问题反馈与解决的闭环机制,确保企业发展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十五五”新征程即将开启,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然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未来,青岛将打通经济发展中的堵点、卡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青岛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孙梦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