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青岛海事法院向大会提交书面报告,根据报告显示,2019年,青岛海事法院2019年共受理各类案件3549件,审执结4491件,涉案标的额33亿元,案件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山东省16个地市,案涉世界四大航运公司、10余家大型港航国有企业、20余家中外金融保险机构,对外影响日益深远。已连续八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审结海事海商案件2377 件
2019年,青岛海事法院依法审结涉及海上货物运输、船舶碰撞、船舶修造等各类海事海商案件2377 件,扣押船舶125艘,拍卖船舶83 艘;依法审结船坞码头建设、航道疏浚、港口物流等涉港口纠纷案件 78件,为山东港口转型升级和整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提供了有力的海事司法服务和保障。规范海洋环境司法保护裁判规则,加大海洋环境司法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海洋环境公益诉讼,依法妥善审结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纠纷案件 154件,有力促进了海洋的科学开发利用,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对海事行政审判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判,积极构建海事行政争议诉前和解程序,更加注重权力制约,切实提高审判效率,依法审结海事行政案件21件,促进了海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海洋综合治理水平提升,保护了海事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全年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11件,审结233件,海事司法公信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执行收案679件结案954件
青岛海事法院完善执行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三统一”执行办案管理模式,加强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优化执行人员分工协作,加大执行力度。完善船舶网上拍卖规范流程,网拍率100%,拍卖成交标的3.5亿,船舶类拍卖成交达2.7亿,溢价率达36.2%。实行执行实施类、审查类案件全部网上立案,将涉民生类案件优先办理,严格节点管控,转变执行观念,初步形成了网上工作为主、线下工作为辅的工作格局。青岛海事法院立足海事司法规律和特点,加快推进诉讼服务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及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认真落实“一次办好”改革要求,加大网上立案、网上交退费工作力度,网上立案率为100%,在全省法院率先实现跨域立案。
面对海事执行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执行力量不足等实际困难,青岛海事法院多措并举,推进执行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全年执行收案679件,结案954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为97.09%,终本案件合格率为100%,信访案件办结率为100%,执行到位率为48.19%、在全省法院名列第一。
为切实维护涉海民生权益与社会和谐,青岛海事法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创新救助方式,用足政策,加大司法救助的范围与力度,以司法救助的形式结案114件,救助款项109万余元。实行快立、快审、快执行,妥善审结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811 件,最大限度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调整充实烟台、威海、日照、石岛、东营等五个派出法庭的审判力量,充分发挥其便民利民优势。各派出法庭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深入港航企业、渔村码头就地办案,及时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各派出法庭共收案2013件、结案2202件,分别占全院收结案总数的 56.72%、49.03%。
智慧法庭更透明全年结案率93.57%
青岛海事法院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认真落实“谁裁判、谁负责”要求,完善院庭长、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职责清单,审判权运行更加规范有序。积极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推进全业务网上办理,推进全流程依法公开,升级庭审直播平台,实现与中国庭审公开网的直接对接,为庭审直播常态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院信息化服务办公办案和当事人诉讼的水平明显提升。
青岛海事法院加强庭审直播,对所有依法应当公开开庭的案件原则上都进行互联网庭审直播,共开展庭审直播854次。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加强文书上网,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共公开裁判文书3373份。对不公开的裁判文书实行反向公开,说明不公开的理由。按照正义不能迟到的要求,加大对未结案件的清理力度,通过预警、分解、监督等措施,清理18个月以上长期未结案件67件,实现了省法院提出的2019年年底前长期未结案件清零的目标。同时,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先后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用中英文双语向社会发布2018年度海事审判白皮书和十个典型案例,通报海事审判和司法公开工作情况。全力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推行诉前调解、鉴定前置、电子送达,让公平正义更快实现。不断完善法官职业保障机制,改进绩效考核办法,激发法官办案的内驱力。全年结案率为93.57%,同比提升15.7个百分点;未结案件309件,同比下降75.3%;服判息诉率为87.99%,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青岛财经日报/ 青岛财经网记者 蒋世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