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即墨法院与社区远程联动 当事人不出社区即可网上开庭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林红  通讯员  宫成群  孙运菊)  3月31日上午,即墨区人民法院蓝村法庭与城后社区协同联动,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的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室,远程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这是即墨法院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主动创新、积极推进互联网庭审终端下沉,与社区协同开展互联网庭审,探索法官进社区新模式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即墨法院副院长赵韶先积极与社区沟通对接,取得社区支持,已分别在城后社区、段一社区建成两处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室,并投入使用,为一些离法庭远、不方便或不会使用线上庭审系统的当事人提供了便利,当事人不出社区即可参与网上开庭。

“感谢法官和社区工作人员!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平时经常跑东跑西,去一趟法院来回就要大半天,现在社区有了这样一个工作室,方便多了!”结案后一名当事人表示。当天,该买卖合同纠纷通过法院的互联网智慧庭审系统开庭,其中被告在当地社区服务中心的诉讼工作室使用庭审系统出庭。在法官张国先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隔空”就调解协议达成一致,促成法庭和社区远程联动审理的第一案。

4月1日,段泊岚法庭远程开庭审结一起劳动合同纠纷案件。该案的原告安某是一位视力残疾人,被告为某保健按摩所,因欠付劳务费,安某一纸诉状将该保健按摩所告上法庭。在得知安某因视力残疾,不方便到法庭参与庭审,且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后,法官徐国强积极联系安某所在的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安某在社区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室参加了网上庭审,经过法官的调解,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纠纷顺利得到解决。

“社区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室协助居民使用线上庭审系统,便捷又高效,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开庭难’的问题,让老百姓搭上‘云庭审’的便民车。”社区负责人乔健训说。

据介绍,即墨法院借助“互联网+”、智能化技术,将“移动微法院”及互联网智慧庭审系统引入社区。人民法庭协助社区建立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室,帮助布置“微法庭”,安装互联网远程直播设备和线上庭审系统,并由法庭干警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为远程庭审保驾护航。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室将及时向社区居民提供互联网远程庭审服务,为一些离法庭远、不方便或不会使用线上庭审系统的当事人提供了便利,当事人不出社区即可参与网上开庭。

下一步,即墨法院将进一步深化法官进社区工作,推进互联网诉讼服务工作室建设,完善网上立案、网上法律咨询、在线调解等诉讼服务,打通基层诉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