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收官,山东代表团以49金53银41铜的优异成绩第5次蝉联全运会赛会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其中,183名青岛运动员代表山东参加了29个大项、147个小项的比赛。共获得26金14银19铜,赛会成绩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名。金牌数、奖牌总数、参赛人数、参赛项次均位居全省首位。对比十四运会的15金18银15铜的战绩,青岛再创全运会赛会最好成绩。
新老结合亮点不断

新星与老将交相辉映是青岛体育健儿参加本届全运会的最大特点。“新”“老”一起发挥诠释着青岛体育的传承力量。泳池中,18岁的张展硕不仅是山东游泳的佼佼者,更是中国泳坛本年度最大的惊喜。首次参加全运会便独揽5金,再创男子400米自由泳世界青年纪录,并打破男子200米自由泳和800米自由泳全国青年纪录,更在与国内顶尖高手的对决中拿下游泳项目首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与“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的谦逊,勾勒出一位未来之星的模样。

除了18岁的张展硕,参加全运射箭项目的19岁青岛姑娘刘妍秀,她继承了前辈张娟娟的光荣传统,在女团比赛当中最后一箭绝杀制胜,帮助山东队在决赛附加赛中以2环优势险胜河南队,摘得金牌;青岛姑娘孙虹云、国炜琳和队友一起拿下女排20岁以下组冠军。这些新星构建起了青岛体育的金色未来。

31岁的奥运冠军陈梦是本届全运会最令人动容的老将。她对初心的坚守与拼搏,让她在未系统训练近一年的情况下出战全运。女单勇夺铜牌,女团赛场更是率队时隔12年重夺金牌,老将的风采与担当让所有人为之鼓掌。在山东乒乓球女团当中,同样来自青岛的王晓彤辅佐师姐陈梦,为山东女乒夺金同样发挥关键作用。在乒乓球项目当中,青岛也有未来之星,年仅15岁的姜依依在U18女乒比赛当中帮助山东收获个人和团体两枚银牌,这名乒乓球小将同样未来可期。

值得点赞的还有参加了三届全运会的28岁柔道名将尹永杰,在本届全运会上,他再次帮助山东军团拿下两枚金牌;29岁的老将卜廷凯在皮划艇项目上连续三届全运会帮助青岛斩获金牌;30岁的老将杨超强连续四次征战全运会拿到摔跤金牌。
新星的突破与老将的坚守,共同构成了青岛体育薪火相传的动人图景。青岛体育健儿在全运会上青春洋溢的身影如跃动的音符,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让“青岛力量”奏响在大湾区。从泳池的劈波斩浪到乒台的银球飞舞,从柔道赛场的沉稳较量到帆船海面的御风而行,青岛运动员用一枚枚沉甸甸的金牌,不仅为山东增光添彩,更以实际行动巩固并捍卫了青岛竞技体育“全省龙头、全国一流”的坚实地位。
多个项目创造新历史
本届全运会,青岛选手收获颇丰,青岛市运动员赛会比赛共获得26金14银19铜。对比十四运会战绩,青岛运动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较大增长。

青岛体育健儿在本届全运会上拿到的26枚金牌,项目分布非常“平均”,打破了以往只在优势项目上发力的格局。很多过往不算突出的项目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突破,真正实现了“优势”与“突破”齐头并进,展现了青岛体育的均衡底蕴。本次全运会上,青岛在游泳、柔道、赛艇和皮划艇、武术、射箭、乒乓球、三大球等项目上均有历史性突破,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三大球一直是青岛的优势项目。本届全运会,山东代表团拿到的三大球项目奖牌中都有青岛体育健儿的贡献。由青岛篮球橄榄球运动管理中心输送的曹君伟、杨衡瑜代表山东队拿到了三人篮球女子项目的金牌;姚子萱代表山东队取得女子篮球18岁以下组金牌;孙虹云、国炜琳和队友一起拿下女排20岁以下组冠军。李磊助力山东成年男排拿到全运冠军,这是山东成年男子排球自1956年建队以来的第一枚全运会金牌,都是历史性的突破。

此外,柔道、射箭、赛艇这些优势项目,青岛也继续巩固领先优势。柔道此次派出尹永杰、孙晓倩等4名运动员参赛,便斩获3金1银1铜的骄人战绩,彰显了该项目深厚的根基;射箭的于淇、刘妍秀都是不到20岁的年轻运动员,两人与队友一起拿到女子反曲弓团体金牌。两名青岛小嫚儿的出彩让人想起了为青岛拿到第一枚奥运金牌的“神箭手”张娟娟。

比起优势项目的出彩,更令人振奋的是历史性的突破。比如在武术套路团体项目中,青岛体校培养输送的于文珂、孙守诺为山东实现了全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城阳区选手苗城硕在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计时赛中夺魁。这枚金牌含金量十足,标志着青岛在更多潜优势项目上具备争金夺银的实力。在新兴的滑板项目当中,12岁的青岛少年孟令研在滑板比赛当中收获一枚银牌,这是青岛滑板项目历史性的突破。
赛场成绩是城市竞技体育成色最直接的“试金石”。青岛健儿在本届全运会上的精彩表现源于赛场下经年累月的系统耕耘。本届全运会的全面爆发也将是青岛体育继续腾飞的新台阶。
人才培养厚积薄发
青岛体育的持续辉煌,离不开扎实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浓厚的体育氛围。体育对于青岛而言,早已超越竞技以及运动本身,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彰显城市精神气质的重要窗口。
青岛泳军在本届全运会上的“井喷”绝非偶然,而是在青岛这片体育土壤上经年累月受到滋养结出的硕果。从20世纪60年代成立游泳队,到80年代将其列为重点项目,再到引进纪青、史丽丽等知名教练奠定坚实基础,青岛游泳经历了数十年的积累。更为可贵的是,柳子谦、陈倩等一代代游泳名将在退役后转型基层教练,接过培养后备人才的接力棒。这种“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是青岛游泳人才辈出的“基因密码”。最近10年间,青岛持续举办高水平游泳比赛,顶尖选手的到来带火了青岛游泳,而良好的比赛氛围也让选手们对青岛更加认可,孕育了更加优良的游泳环境。就在本届全运会举行期间,青岛举办了2025年第四届全国游泳城市系列赛(青岛站)的比赛,有1600余名选手齐聚青岛国信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竞逐泳池。

青岛是知名的“柔道名城”,这项运动之所以在这里能够长盛不衰,得益于项目发展与城市推广的深度融合。通过连续成功举办国际柔道公开赛、世界柔道大奖赛等一系列高水平赛事,青岛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更在全社会营造了了解柔道、参与柔道的良好氛围。赛事成为“引力场”,吸引关注,激发热情,夯实了选材基础,最终反哺竞技成绩。

作为帆船之都,近年来,青岛持续推进“帆船运动进校园”,通过实操培训与赛事历练,让帆船运动走进更多青少年生活。目前,全市帆船运动参与人群已覆盖各年龄段,“全民扬帆”氛围日益浓厚。人才培养成果显著,使青岛“帆船之都”名片更加闪亮。在巴黎奥运会上,青岛籍选手吕怡筱、胡晓宇分别参加混合470级、女子49erFX级比赛。胡晓宇9岁起接受专业训练,夺得亚运会金牌和亚洲锦标赛冠军,本次全运会再次为青岛拿下金牌。

青岛市皮划赛艇项目始于1995年,城阳区作为水上项目的传统强区,近年来城阳区培养输送了以江燕、卜廷凯等为代表的大批高水平运动员。近年来,城阳竞技体育围绕为国争光、为山东、为青岛添彩,全面加强区体校建设,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项目布局,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在重大国际国内赛事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本次全运会上,由城阳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已收获7金1银,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体育是城市形象的“金名片”。当张展硕、陈梦等青岛健儿的名字一次次响彻湾区赛场时,他们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青岛这座城市活力、拼搏与进取的形象。全运会这样的顶级平台,为青岛提供了一次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其体育实力与城市魅力的绝佳机会。近年来,青岛推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计划”与少儿体育“精英培养计划”,前者依据青少年身体素质模型研发特色课程,将体质健康与后备人才培养相结合,兼顾身心双重提升。
作为山东体育的“龙头”,青岛向来是奥运冠军的“摇篮”,先后培育出张娟娟、张继科、陈梦等奥运健儿。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14名青岛籍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创下青岛选手参加境外奥运会的人数纪录。这份“体育基因”也在青岛市第六届运动会的青少年组赛场上延续:青少年组共设37个项目、916个小项,18852名运动员完成注册并通过资格审核,项目数量与注册人数均创历届市运会之最。组别设置上的“破局创新”是一大亮点。组委会首次参照全运会、省运会模式,将赛事划分为青少年组与群众组,既聚焦“选苗育才”,为第27届省运会选拔、培养、储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未来会有更多的金牌选手或许也会从市运会走出。
体育强市激活“城市动能”
体育是城市精神的“催化剂”。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展现的拼搏意识、争先追求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与青岛这座城市“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内在气质高度契合。这种体育精神能够激励广大市民,转化为在各行各业“争一流、走在前”的奋斗激情,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就在本届全运会开幕前一天,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及全国体育系统先进表彰大会在广州举行,青岛市体育总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是青岛近年来全力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的成果。青岛市篮球橄榄球运动管理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青岛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青岛市足球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田卫国被中国足协推荐并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

体育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青岛如今每年举办市级全民健身活动达百余项,这座海滨名城正致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水平赛事的举办,不仅能直接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更能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如今,赛事与企业的“链动效应”已突破全民健身范畴,成为推动青岛体育产业升级的“新引擎”。青岛以企业为纽带,围绕帆船、海洋体育、竞赛表演等特色产业布局赛事,企业则借赛事平台拓展业务边界,通过赛事场景展示产品,延伸出体育培训、智慧健身服务等新业态,拉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让体育从“花钱的事业”,变成前景广阔的“经济板块”。

全运会上的一枚枚金牌,是青岛体育健儿汗水与拼搏的结晶,更是青岛体育厚积薄发的见证。从“游泳之乡”“田径之乡”到“柔道名城”“帆船之都”,扎实的人才根基与城市体育精神彼此成就。青岛正以全运赛场为窗口,向世界递出一张闪亮的体育强市“金名片”。

青岛市体育局局长蔡全记表示:“亮眼的赛会成绩为山东争了光,也给青岛添了彩,这是我们体育强市建设路上的扎实一步,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紧密衔接国家战略部署,推动‘633’奥运重点项目在青岛市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保持扩大优势、补齐短板,不断向国家和省队输出高精尖运动员走上国际赛场,为国家、为山东和青岛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青岛体育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拼搏、传承与梦想的故事。相信这座山海之城,将继续以体育为媒,不断擦亮“帆船之都 体育名城”名片,在城体共兴的宽广道路上,奔向更加熠熠生辉的未来。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赵彭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