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青岛市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青岛市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举行。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青岛教育强市建设规划纲要,青岛市教育局同步研究制定了职业教育、数字教育等5个专项三年行动计划。
据了解,未来三年,青岛市职业教育高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按照“打造职教高地,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定位,明确“职教体系更加完善”“空间布局更具特色”等十大工作目标,确保到2027年基本形成“一体两翼双引擎”的青岛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体推进十大工程: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工程
构建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体、职业本科为引领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做精中职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育人质量,做好专业整合和优化调整。做强高等职业教育,探索推进高职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在青高职专业设置统筹,强化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探索中高职一体办学。到2027年,全市高职在校生规模超过13万人;推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尽快达到职业本科设学标准。
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优化工程
根据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在重点产业聚集区布局职业院校,加强全市职业教育资源一盘棋统筹。到2027年,青岛职教园全面投入使用,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特色职教园区,每个举办职业教育的区(市)均打造1个职教园区。
职业教育专业精准匹配工程
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的职业教育标准、专业评价标准,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到2027年,实现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全面统筹;建设省高水平专业(群)、特色化专业(群)不少于30个,建强国家“双高”“双优”院校。
职普融通联合育人工程
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适合的赛道为根本遵循,完善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的统筹调配机制,探索“高中阶段综合育人共同体”等融合发展模式,深化职普资源互通、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到2027年,全市普通中小学普遍开设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课程;全市公办中职学校100%开展高中阶段联合育人;建成3个以上的“高中阶段综合育人共同体”。
产教融合校企共生工程
持续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体现青岛特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全市每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均成立示范性市域产教联合体。校企合作打造场景真实、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数字远程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到2027年,创建7个以上省级产教联合体,争取国家级产教联合体实现突破;建成10个以上市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五年制高职提质升级工程
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与升学为导向,推动建立以中职学校为实施主体、以高职院校为引领的贯通培养体系。健全生均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师资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流程再造,深化岗课赛证融通,聚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到2027年,实现初中后五年制高职年招生规模1万人以上;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标准不低于100个。
混合所有制办学活力提升工程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校企联合精准育人。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试点,合作举办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增强职业教育“自我造血”功能。到2027年,支持一批公办职业院校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每年开展校企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1万人以上。
职教出海国际合作工程
立足青岛沿海开放城市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大与上合组织、日韩、东南亚三个方向国际职教合作,赋能“海外青岛”建设和企业国际产能布局。扩大职业教育来青留学和培训规模,培育一批具有青岛特色的国际贯通班、中外合作办学班等项目。到2027年,建成20个以上海外“班·墨学院”和10所高水平国际化职业学校,建好1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国际客厅。
教育教学质量跃升工程
主动适应中职生源数量和质量变化趋势,助力学生重塑良好学习习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加强青岛特色骨干专业群、核心课程、优质新形态教材、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做好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工作,加强职教高考辅导与教研指导。强化职业院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持续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到2027年,推出青岛职教十大优秀教学方法,推出10个“三教”改革典型案例,10门中高职贯通精品课程;持续保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全省前列,争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新突破。
高技能人才德技并修工程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学习践行“三个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中职侧重基础技术技能培养,高职重点培养“懂技术、能管理、会创新”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强化学生数字素养、创意素养,将数字化技术手段应用到职业教育全过程。到2027年,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以上。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海杰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