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公交劳模文化馆迎来了建馆以来的第498次参观,这也是今年3月改建升级后,该馆以全新面貌迎来的第20批客人。
今年3月份,在第三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博馆大赛上,青岛公交劳模文化馆脱颖而出,荣获“十佳文博馆”奖项,为青岛公交赢得了又一殊荣。这里不仅是百年公交历史的见证,更是劳模精神的传承之地。自1933年青岛公交6路线的第一声汽笛响起,这里先后孕育了五位全国劳模,积累了400多项荣誉,以平凡的坚守铸就时代的丰碑。
近日,来自银行、社区、学校四家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代表和入党积极分子走进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公交劳模文化馆,与公交共同开展“学习劳模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党建共建活动。参观队伍通过实地走访调度室、公交劳模文化馆以及深入的座谈交流,开启了一场对劳模精神深刻内涵的探寻之旅,共同感受传承与创新的精彩故事。
劳模馆的独特魅力渐显
与其他博物馆不同,公交劳模文化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历史与成就的场所,它更像是一座活生生的精神殿堂,将劳模精神与城市公交发展紧密结合,展现了青岛公交6路线从历史深处走来,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非凡历程。公交劳模文化馆以“一面旗、一辆车、一座馆”为核心展示内容,通过生动的场景再现、珍贵的实物展示和翔实的史料记载,将劳模精神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一面锦旗、一辆劳模车、一座荣誉墙,让劳模精神变得可见、可感、可学,让每一位走进基地的人,都能通过触摸历史,点燃初心,唤醒内心的劳模精神。
走近公交劳模文化馆,馆外的荣誉墙便率先映入眼帘。上面整齐排列着第六分公司获得的部分市级以上荣誉奖牌,它们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6路线这条“青年服务线”的辉煌过往。从“青年服务线”的命名,到“劳模集体”的殊荣,再到“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国家级称号,每一块奖牌背后,都凝聚着6路人的辛勤汗水与卓越智慧。
步入馆内,群英谱区域格外引人注目。147位市级及以上劳模的名字熠熠生辉,其中不乏全国劳模的身影。公交劳模文化馆通过“六个一”的展示方式,即一条传承百年的线路、一面青春飞扬的旗帜、一个劳模辈出的群体、一份春风化雨的关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张发展创新的蓝图,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6路线的独特魅力。
公交劳模文化馆的最大特色是对6路线这条百年公交线路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呈现。从1933年的青浮线到如今的6路线,从汽油车到纯电动公交车,每一次变迁都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公交的进步。公交劳模文化馆不仅展示了历代劳模的工作法与服务理念,如张德香的“五心”服务法、张蓉的“八主动八股劲”工作法、刘艺的“导游式服务”等,还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等方式,让访客近距离感受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与温度。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碗水”绝活的训练工具——量杯,它见证了驾驶员平稳驾驶的极致追求;火炬捐赠区,两只分别由全运会与奥运会火炬手捐赠的火炬,不仅是体育精神的象征,更是6路线劳模精神传承的见证。还有历代6路人总结出的“老秒表”等公交“老绝活”,以及新一代6路人创新推出的“十米车厢一个家”等服务理念,这些服务法不仅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更成为了公交行业的标杆。
累计接待游客众多,社会反响热烈
自公交劳模文化馆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其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交同行、学生团体以及普通市民。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公众对劳模精神的关注与认可,也反映了公交劳模文化馆在传承与弘扬劳模精神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他们在这里,不仅了解了青岛公交的历史与文化,更被一代代6路人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公交劳模文化馆还成为了多所高校、社区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劳模精神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与弘扬,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许多学校将参观公交劳模文化馆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公交劳模文化馆,作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不仅承载着青岛公交6路线的光辉历程,更肩负着传承劳模精神、弘扬时代价值的重要使命。馆内每一块奖牌、每一张照片与每一件实物,都是劳模故事的生动载体,传递着不畏艰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劳模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它不仅是青岛公交6路线的灵魂所系,更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追求卓越的强大动力。以劳模为镜,汲取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品质;以劳模为榜样,激发他们勇于突破、持续创新的勇气,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重价值。
未来,公交劳模文化馆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与引领作用,让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城市发展持续注入正能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