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大格局中,主干道如同“动脉”,而微循环线路则是深入社区肌理的“毛细血管”。它们虽不长,却精准触达出行“最后一公里”,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节奏与出行体验。“小循环”承载“大民生”,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南巴士427路微循环公交与环太平山公交,正是这样两条特色鲜明、服务精准的线路,它们以稳步增长的客流和暖心的服务,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从“普惠”走向“精准”的生动注脚。
精准接驳,427路对接地铁的“民生纽带”
对于中海蓝庭、海岸馨园等小区的居民而言,以往往返海泊河公园地铁站的1.5公里路程,曾是日常通勤中不小的困扰。传统公交线路难以精准覆盖,步行耗时费力,“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需求迫切。3月31日,427路的开通,精准地破解了这一痛点。
这条全程仅3.4公里、设立11个站点的微循环线路,以“短频快”为核心设计理念。站点直抵小区出入口,与地铁1号线到站时刻联动,构建起高效的“15分钟接驳链”。早晚高峰以10分钟或15分钟一班的频次,精准覆盖通勤黄金时段。此外,线路还与206路、322路等主干线路并站,进一步扩大了出行辐射范围,真正实现了“出小区——上公交——进地铁”的无缝衔接。
开通以来,427路的运营数据呈现稳步向好态势。从3月31日至9月19日,累计载客里程11097.6公里,客运量达38029人次。更值得关注的是,乘客数量持续上升,当前平均日运量已达270余人次,较前期有明显增长。家住中海蓝庭的耿女士的话代表了众多上班族的心声:“我刚搬来没多久,427路就开通了,上下班换乘地铁很方便。”
结合实际客流变化,自5月15日起,427路加密了班次,进一步匹配了乘客出行需求,有效减少了候车时间,提升了出行效率,为运量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一张更密集、更顺畅、更暖心的公交网,正将市民以往的“绕远等车”变为“出门即乘”。
环山览胜,公交专线开启“一站式”悠闲之旅
如果说427路是解决通勤痛点的“实干家”,那么环太平山公交则是提升生活品质、服务特定群体的“贴心人”。自8月15日开通以来,这条线路迅速成为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游览太平山中央公园及周边景点的首选交通方式。
它将太平山周边主要景点串联起来,让市民和游客能够“一车览尽绿意,一站式畅游‘城市绿肺’”。运营数据同样令人鼓舞:截至9月22日,累计运量14428人次,客流持续攀升,当前日均客运量已超400人次,显示出强大的公交吸引力。
数据分析显示,周末客流高峰与市民晨练和傍晚休闲时间高度契合。其中,榉林公园停车场始发站是最热门站点,日均上客量高达约255人次,远超其他站点。可以说,这与其途经榉林山早市及十五大街农贸市场密切相关,许多周边社区的老年乘客享受到了购物“一站式”直达的便利。
用心用情,温暖市民和游客的出行路
两条线路的成功,不仅在于线路规划精准,更在于提供多种暖心服务,是公交服务“六进”活动的深度实践。
427路作为深入社区的“民生纽带”,其服务同样充满温度。线路开通前,公交企业主动“进社区”调研,精准捕捉到中海蓝庭、海岸馨园等小区居民的接驳需求,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充分听取了居民意见,确保了服务的针对性。运营中,驾驶员们同样秉持服务初心,对于不熟悉线路的乘客耐心解答,对于老年乘客上下车时多加关照。其“短频快”的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对上班族通勤需求的暖心回应,通过减少候车时间、提升出行效率,切实温暖了市民的日常通勤路。
环太平山公交的驾驶员张新钢,是一位有着27年驾龄的老司机。他深知这条线路弯道多、坡度大,对技术要求高,但更懂得如何服务好以老年为主的乘客群体。他特别注重平稳驾驶,“起步、刹车都要比平时更柔和,进出站多等一会儿,确保老人安全上下车。”张新钢的暖心行为,正是公司倡导的“专业专注 用心用情”服务理念的缩影,温暖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路。
智慧赋能,引领“六进”服务精准转型
在暖心服务的基础上,智慧化服务也为这两条线路增添了现代气息。427路通过与地铁时刻联动、优化发车频次,以智能调度精准匹配客流,体现了“智慧”赋能。环太平山公交车厢内的二维码,让市民和游客“一码畅游”,快速获取景点介绍和换乘信息。车厢内配备的暖心服务箱和免费发放的景点攻略手册,则将人性化关怀落到实处。
“427路破解了‘地铁到家’的最后障碍,环太平山公交满足了‘休闲出游’的特定需求,它们充分发挥了公交的灵活性和便捷性,让市民群众缩短了出行时间、提升了出行体验、节约了出行成本,获得了更安全、便捷、暖心的公交服务。”市南巴士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丕森表示,“六进”服务模式的核心,在于紧扣民生需求,创新公交服务模式,有效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难点。这种精准化的服务,有效吸引了更多市民群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自觉引导了绿色低碳出行风尚,对于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