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10月16日在青岛开幕,中国版权领域最高奖项——中国版权金奖同步揭晓。
在当天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图书《我的阿勒泰》、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电视剧《西北岁月》、游戏《黑神话:悟空》、戏剧昆剧全本《牡丹亭》、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展演季》等6部作品获颁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中国国家博物馆等5家单位获颁推广运用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等5家单位获颁保护奖;青岛市新闻出版局等4家单位获颁管理奖。中国版权金奖由中国国家版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设立于2008年,每两年评选一次,是中国版权领域最高奖项,也是中国版权领域唯一的国际奖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黑神话:悟空》将《西游记》的神话和故事带入电子游戏时代,把经典故事与尖端技术相结合。它的成功体现了当下数字技术作为创意经济的“塑造者”“驱动者”正在崛起。
当下,中国在版权保护与创新发展领域持续深耕,构建了多维度的实践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优秀案例示范点——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通过“版权+文化+科技”融合模式,积极探索数字娱乐产业的版权运营与跨国合作路径,为全球数字版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同步推进的2025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试点工作覆盖全国15个县市,充分发挥当地民间文艺资源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政策,为全国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国际规则制定及国际交流合作探索了新路径、树立了新典范;而首次开展的“地方版权好故事”项目遴选出了10个好故事,生动展示了中国版权事业的蓬勃发展,既彰显了版权在激励创新、促进发展、丰富文化方面的独特价值,又为国际规则制定提供了叙事支撑。
数字时代,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意作品大量涌现,但版权侵权现象也日益隐蔽复杂,损害创作者权益与产业健康发展,同时,网络版权纠纷争议较大,司法实践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现象,也给创作者和创意企业造成一定迷茫。对此,中国版权协会一直以来积极参与著作权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实施工作,不断深化版权理论与实务研究,开展版权法律宣传普及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版权保护法治环境。下一步,中国版权协会将筹备成立人工智能版权工作委员会和创意产品版权工作委员会,服务数字时代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版权保护需求。
近年来,山东把版权工作作为推进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版权数字化转型、产业化发展,累计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3个,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和园区48个,连续举办5届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会,越来越多的齐鲁版权走上世界舞台,绽放璀璨光彩。
与此同时,本次青岛市新闻出版局荣获2025年中国版权金奖“管理奖”,也映射了城市版权产业的活力与生机。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在2025年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指数当中,青岛排名第34位,是中国重要的影视制作中心。青岛市将全力聚合版权资源、促成交易落地、推动版权成果转化利用,激活“版权+”创新动能,持续推动版权强市建设。
2025国际版权论坛以“数字时代的创意产业:版权助力发展的再构想”为主题,汇集境内外400余名版权领域嘉宾参会。会议一致认为,中国版权的创新实践,既为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助力,也为各国版权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面向未来,版权领域将着力完善全球版权治理,共同加强版权保护,不断扩大版权国际交流合作。
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作为创意经济的塑造者和驱动者正在崛起,数字经济已经占到所有专利申请的三分之一,正将更多的内容带给更广泛的受众,并为创作者提供了触达本国以及全球受众的新工具。我国2024年全年版权登记的数量增长了20%,首次突破一千万件,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到国内GDP的7.4%,2023年中国音乐产业的收入增长了近11%,在线听众人数达到7.26亿,中国网络文学拥有5.37亿读者和超过2400万作者。版权使得创作者能够保持对其创作内容的控制,同时创新者有动力去寻找方法将这些内容带给新的受众和新的市场。
面对席卷而至的数智化浪潮,推动版权创新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运用科技的力量。本届博览会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契合现实需求。随着论坛成果的落地转化,将进一步促进版权要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和技术、文化业态深度融合,推动版权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