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岛市探索形成的“版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新机制”成功入选国家版权局发布的第一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标志着青岛市在版权保护领域的创新实践获得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近年来,青岛市紧密结合辖区实际,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通过积极探索“全领域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无缝执法”新模式,有效凝聚多维度版权保护合力,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版权执法新格局,为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
创新机制驱动,提升执法办案效能
面对版权保护的新形势、新挑战,青岛市将机制创新作为提升执法能力的核心动力。通过探索实施“案件主办人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与奖惩措施,有效激发了执法队伍的办案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全系统营造了“能办案、会办案、办好案”的浓厚氛围。
更为关键的是,青岛创新性地按照“专业+网格”思路,对传统执法模式进行升级再造,构建起“全领域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无缝执法”新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以往以专业领域划分的执法壁垒,实现了版权执法在全市范围内的无缝隙、全方位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显著提升了市场监管的覆盖面和掌控力。
强化部门联动,构筑多维保护合力
版权保护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单靠单一部门力量难以应对复杂局面。为此,青岛市着力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了强大的版权保护合力。
一方面,由文化执法、公安、法院、版权管理等部门联合建立了“青岛市侵权盗版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致力于提升版权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水平,形成了全方位、全链条、多维度的版权管理新格局。另一方面,会同市文旅局、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版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方案》,建立了常态化的案情通报、线索移转、形势分析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这一系列机制增强了版权执法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将图书、影视、游戏、短视频等诸多文化领域中社会影响大、涉案金额高、案情复杂的侵权盗版案件列为查办重点,实施精准打击,不断提升联合执法行动的效能与震慑力。
推动力量下沉,实现全域协同执法
与此同时,全市推动文化执法力量下沉,确保版权执法效能贯通市、区(市)两级。通过实施市局各执法大队与各区市综合执法部门“一对一”包片对接机制,建立了“区(市)季度例会制”和“年度考核体系”,并在区市考核中对版权案件办理情况给予专项赋分,有效传导了工作压力,激发了基层办案动力。
同时,青岛市通过技能比武、集中培训、以案施训、联合办案等多种形式,持续提升区(市)执法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如今,市、区两级执法部门已形成“案源一起挖、大案一起查、堵点问题共同研究、办案经验共同分享”的良好工作氛围,构建起全域统筹、条块结合、市区一体、上下联动的扁平化综合执法新模式,确保了版权执法力量在全域范围内的均衡分布和高效协同。
依托科技赋能,突破案件查办瓶颈
在数字化时代,版权侵权手段日益隐蔽和复杂。青岛市把握趋势,依托山东(青岛)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数据研判平台,将平台集合的案件中心、专案打击、研判模型、数据资产线索预警、成果资料、权利人库等七大功能充分利用,实现了对新业态、新领域的版权案件进行深度案情分析和数据研判。
特别是在数据采集和案件研判工具上,首次实现了DATAO和DATAX两大研判工具的“双剑合璧”,构建了多维工具研判新格局,大大提升了发现线索、固定证据、侦破案件的能力。据统计,青岛每年出动行政执法人员近2万人次,对全市1万余家次业户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借助该平台的数据研判优势,青岛市成功侦破了一批由中宣部版权局等多部门联合督办的重大案件,实现了版权案件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突破。
坚持服务为本,优化版权营商环境
青岛市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始终注重寓服务于执法之中,通过完善版权争议调解机制,探索与市司法部门、仲裁机构合作,组建了全市著作权纠纷仲裁调解中心,为权利人提供了更多元、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
制度建设方面,制定发布了《青岛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目录清单》,修订完善了《青岛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等制度规范,使执法工作有章可循、裁量适度。近两年来,依法依规对66家存在轻微违法行为的企业免予行政处罚,对72家企业给予从轻或减轻处罚,体现了执法的温度与精度,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此外,青岛市还通过以案释法、线上讲法、送法上门等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形式,深入开展版权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提升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成功推动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入选中央网信办等17部门联合组织的国家级“区块链+版权”创新应用试点,并顺利通过终期评估,为版权确权、用权、维权提供了创新技术支撑。
——【亮点关注】——
行刑衔接质效提升
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广泛赞誉。青岛市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称号;青岛市文化市场执法局先后荣获“全国首个打击侵权盗版有功单位特等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保护奖”,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和“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近期再被山东省文旅厅表彰为“2023年度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度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案件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市、区(市)两级文化执法部门的版权执法办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力震慑了版权侵权行为,规范了市场秩序。
近年来,青岛市版权执法效能强劲。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00余件,成功调解版权纠纷70余件,调解金额达2200余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行政执法部门与刑事司法机关紧密协作,共同查办了20余起有较高质量、较大影响、较明显示范导向作用的典型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人,端掉生产窝点20余处,取缔非法网络店铺65家、网站26个。主动监管各类网站1400余家,删除网络侵权盗版链接86条,查缴侵权盗版出版物30余万册。2024年,6起侵权盗版案件被中宣部版权局、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挂牌督办。督办案件“山东青岛2.06侵犯院线电影著作权案”被公安部评为2023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支持全面创新十大典型案例之首。
多维保护格局形成
青岛各级版权行政执法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综合协调作用,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通过完善案情会商机制,确保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版权行政执法部门能够及时对复杂、疑难案件进行联合研判,共同提出问题、研究方案、做出决定。近年来,四部门已联合对全市近30起版权案件进行会商讨论,确保了案件得以快速上报、依法移送和有效监督,确立了高效的执行方案,形成了紧密协作、无缝对接的多维版权保护格局。
面向未来,青岛市将进一步加强版权保护力度,全面深化版权执法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版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有机融合,凝聚办案合力、优化内部分工、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协作配合,积极探索新业态、新领域版权案件的查办与处理模式。青岛市将在衔接的力度、广度、深度和精度上持续下功夫,不断推动版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制度化建设,有效推动版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实现“无缝衔接”,提升版权执法能力水平与实效,切实保护民族创新创造,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国瑾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