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黄河流域传统文化技艺与现代时尚相融合为主题开展的“黄河流域时尚文化艺术周”,于10月1日至8日在青岛威斯汀酒店举行。本次活动由青岛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促进会、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青岛威斯汀酒店、首页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招商银行青岛分行承办。
参观贝雕展台。
10月2日,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众多市民围在各个展台前了解不同的非遗项目。在一楼的贝雕展台前,传承人刘师傅向市民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一幅幅贝雕作品栩栩如生,每一片贝壳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青岛市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促进会秘书长王潇为市民进行了介绍:“这些贝雕的原料都是天然贝壳,要经过裁剪、打磨、拼接等多道复杂工序。就拿这件花鸟贝雕来说,仅仅打磨边缘就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
参观扎染展台。
扎染展台上,色彩斑斓的扎染作品令人目不暇接。传承人段师傅为市民讲解头巾、围巾上晕染的似流云变幻的图案;小巧的胸针、发卡上点缀着的独特纹理等,还有风格各异的衣服、折扇,每一件都展现着扎染艺术的独特魅力。
来到五楼,这里宛如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化艺术天地。面塑展台前,传承人孙师傅手指灵动,彩泥在他手中迅速变幻。眨眼间,一件卡通玩偶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精美的面塑。
糖画展台则香气四溢,弥漫着甜蜜的气息。传承人孙师傅手持小勺,在光滑的石板上飞速勾勒,生肖、卡通等各种造型转瞬成型。“糖浆冷却得很快,所以必须控制好速度和力度。” 几位学生兴奋地踮起脚尖,纷纷许愿想要一个专属的糖画。
一位小朋友展示自己学习制作的糖画。
红陶与泥老虎展台前,红陶传承人李师傅耐心地讲解着泥料筛选、拉坯塑形的过程,“泥料必须仔细去除杂质,拉坯的时候手要稳,这样才能做出形状规整的红陶。”泥老虎色彩鲜艳夺目,传承人介绍道:“泥老虎以前常用于庆典活动,寓意着驱邪吉祥。”一位市民好奇地追问颜料会不会掉色,传承人则耐心解答,分享着制作的奥秘。
漂亮的泥老虎。
胶东绣球展台。
胶东绣球展台展示着一个个缀着流苏的精美绣球,传承人王师傅拿起一个绣球,向参观的市民讲述它的故事:“以前,胶东绣球是姑娘们送给心上人的定情信物,用来传递爱意,现在则成为了承载祝福的手工艺品。”他轻轻拆开缝线,展示内部的细节,“刺绣是最考验耐心的部分,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深情。”小布香包区里,各式香包琳琅满目,散发着淡雅的香气。
参观孙氏沉香技艺展台。
感受沉香的味道。
进入六楼的创意时尚展区,仿佛进入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梦幻空间。“这沉香的香气,是时光沉淀的味道。”孙氏沉香技艺展台弥漫着淡雅的香气,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静谧的香境之中。传承人孙师傅展示着沉香原料和精美的珠串,孙师傅讲解道:“沉香不仅是一种珍贵的香料,更是一味名贵的药材,鉴别沉香需要丰富的经验。”孙师傅还用打火机轻烤一小块沉香,瞬间,醇厚的香气弥漫开来。同时,孙师傅还详细介绍了珠串的打磨过程,“每一颗珠子都需要经过多次打磨,才能呈现出这样圆润的光泽。”
参观虎头文创与珐琅画展。
虎头文创与珐琅画展台特别吸引大家的目光。展台上,琳琅满目的虎头元素文创产品令人眼前一亮,从可爱的虎头帽,到精致的手工布艺提包,每一件都将传统虎头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传承人毕师傅为市民们现场讲解创作理念,让他们深入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同时,她还特别介绍了制作珐琅画中掐丝、点蓝、烧制等制作过程,并现场进行了演示。
参观镌釉金属画展台。
镌釉金属画展台前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瞬间抓住了市民的目光。以铜板为纸,珐琅作色,钨钢刀的痕迹藏于斑斓色彩之中,每一幅画作都似在诉说着独特故事。“这些作品都经过多道复杂工序,手刻、手绘、入炉烧制反复打磨,才能呈现出这般效果。”传承人李师傅介绍道。展台旁,纯天然本草养生线香同样别具一格。鼻炎舒缓香、感冒舒缓香等实用单品,搭配以“山、城、海、酒”为主题的青岛特色线香礼盒,传统技艺与城市风情完美融合。
走进非遗美食展区。
走进非遗美食展区,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崂泰海鲜酱散发着鲜香,曲家牛肉脂渣、猪肉松脂渣金黄酥脆;流亭猪蹄晶莹剔透,皮糯肉香;千忆汤包汤汁浓郁,皮薄馅大;崂宝斋的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色泽诱人的鲅鱼酱、小巧可爱的奶香小饺子,还有酥脆可口的馒头干,每一样都展现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美食传承着青岛的饮食文化,将在假期中轮番展示。
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李先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激动地分享道:“国庆假期带孩子来这儿,真是太值了!孩子不仅欣赏到了精美的传统文化作品,还聆听了许多有趣的文化故事,孩子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原本担心假期活动会比较枯燥,没想到这次的艺术周内容如此丰富,形式也很新颖,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到了传统文化知识,这样的活动真的非常有意义。”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