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唱响传统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流域文艺汇演在青举行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9月13日,一场以“唱响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为主题的黄河流域文艺汇演在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举行。本次活动由青岛市委宣传部指导,首页传媒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主办。

本次黄河流域文艺汇演中,节目依次精彩呈现。首先登场的是京韵歌曲《圆梦》。京剧作为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颗闪闪明珠,是传统文化传承中最成功、最广泛的项目之一,《圆梦》以京韵唱腔为基底,开篇便彰显出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随后上演的箜篌合奏《织梦行云》,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古乐之美。箜篌是中国古代弹弦乐器,曾盛行于汉唐时期,于明代后逐渐失传。经由众多乐器制造家的复原与改革,这一古老乐器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悠扬婉转的箜篌声交织回荡,将观众带入如梦如幻的精神境界。

天玹世家祖孙三代带来的二胡演绎《狂野飞骏图》,堪称整场汇演的“高光时刻”。这首作品曲风恢宏奔腾,旋律如野马飞奔般洒脱,既有着行云流水的流畅感,又不乏顿挫起伏的张力,演奏难度极高。一家三代人、一把二胡,以“代代相传”的演绎形式,让传统器乐的传承脉络直观呈现。

“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沿上,锄头锄在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这句俗语道尽了茂腔的感染力。孙为臣老师带来的茂腔《罗衫记》选段,生动展现出胶东民间小戏的独特韵味,唱腔质朴鲜活,将地方传统文化的烟火气传递给在场每一位观众。

月光皎皎,夜来香的芬芳传遍四野;绿萝青蔓,晚来静谧,一曲古筝演奏《夜来香》,让我们感受了古筝技艺的精妙和演奏的技巧。

传中华优秀文化,承中华文化之精髓。由陈火咏、赵玉隆作词,智树春作曲的歌曲《传承》,用深情唱腔唱出了非遗文化传承的艰辛,更展现出非遗传承人们坚守初心的坚强与刚毅,引发观众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共鸣。

汇演尾声,女声小合唱《新编沂蒙山小调》温暖登场。作品在经典旋律基础上创新改编,通过真挚朴素的歌词与悠扬的旋律,生动展现沂蒙人民的淳朴情怀与努力奋斗的精神,字里行间满含深深的爱国情怀,让现场观众不禁跟着旋律轻轻哼唱。

黄河流域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本次汇演中的京剧、箜篌、二胡、茂腔等艺术形式,正是黄河流域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希望今后能通过更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形式,让更多人走进传统文化领域,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