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崂山区浮山学校初中部开展“力美”“绘美”特色课程,让青春在课堂绽放多元光彩

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浮山学校初中部依托新课程标准与学生发展需求,创新开设“力美课程”与“绘美课程”,以特色教学为载体,为学子搭建起发展兴趣、提升素养的优质课堂平台,让运动活力与传统美学在校园教学中碰撞出别样火花。

力美课程:以篮球教学为核心,打造“体能+技能+素养”三维课堂

“力美课程”由体育学科王良老师主导教学,课程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体育基础与兴趣特点,制定了分阶段、科学化的教学计划,于每周一固定时间在体育馆开展教学活动。

室内篮球场上,“力美课程”以篮球基础训练为核心,将运动的力量感与协作美融入每一节课堂。教学中,王老师围绕“篮球基础技能提升”目标,分阶段推进教学:从球性熟悉入手,带领学生练习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等基础移动技术,夯实控球能力;逐步增加变向运球、胯下运球、背后运球、急停急起等进阶内容,提升学生运球灵活性与传接球配合度;同时穿插力量训练、速度与敏捷性训练等身体素质练习,全面增强学生竞技基础。

除技能教学外,课程还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通过小组对抗练习,引导学生提升防守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在高强度训练与战术配合中,磨炼学生的抗压能力与自信心,让学生在挥洒汗水中不仅强健体魄,更收获意志品质的成长。

绘美课程:以非遗织染为魂,构建“文化+实践+创新”特色课堂

“绘美课程”由美术学科董光霞老师负责授课,课程紧扣美术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艺术认知水平,设计了“从认知到实践、从传统到创新”的教学方案,每周一在美术教室开展沉浸式教学。

课堂上,“绘美课程”打破传统美术教学边界,将非遗织染技艺引入校园,让尘封的传统工艺成为学生可触、可学、可创的鲜活内容。教学过程中,董老师采用梯度化教学模式:先通过水彩画与蜡笔结合的实践,引导学生理解“防染”原理,初步接触蜡染艺术;再深入讲解扎染技法,带领学生亲手体验捆扎、缝扎、夹扎等传统工艺,感受“以布为纸、以染为墨”的民间美学;最后开设主题创作工坊,指导学生将织染技艺应用于书签、T恤、围巾等实用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课程以“传承非遗技艺、激发创意思维”为宗旨,不仅让学生系统学习织染历史文化与制作技巧,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注入个人创意,使每一件作品既承载非遗底蕴,又彰显新时代少年的审美视角。目前,学生的织染作品已在校园艺术长廊展出,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校园文化符号。

自开设以来,“力美课程”与“绘美课程”凭借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容,成为浮山学校初中部教学体系中的亮点。两门课程一刚一柔、一动一静,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为校园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特色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在兴趣探索与技能提升中,书写更加多彩的青春成长篇章。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