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小记者探秘台东记忆博物馆:解锁百年台东的烟火与传承

9月27日青版财经小记者来到台东记忆博物馆,开展了以“触摸百年商业脉络,传承台东文化根脉”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小记者们在沉浸式探索中读懂台东从明代杨家村到现代繁华商圈的变迁,让百年历史与市井烟火在实践中“活”起来。

小记者合影留念。


小记者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活动当天,台东记忆博物馆讲解员杨洋老师成为“历史向导”,带领小记者开启了深度探馆之旅。讲解围绕博物馆“百年变迁”“老街履痕”“百业百态”“市井烟火”“风俗文脉”五大主题展开,用生动的故事串联起几百件馆藏珍品背后的故事。

讲解员杨洋老师向小记者介绍台东的历史。

在“百年变迁”主题区,老师指着台东镇早期“棋盘式布局”规划图,结合史料讲解了1901年台东镇如何因“容纳沿海迁徙村民、顺应冬夏主导风向”而设计,还播放了还原杨家村来历的沙画视频——从村民从云南迁移到崂山乌衣巷,再到定居现址的历程,让小记者直观触摸台东“历史原点”。

小记者了解台东商业市场。

走到“老街履痕”主题区,1935年台东商业市场的原始股票、1941年大陆茶庄的茶叶桶都成为“历史信物”,老师详细介绍1927年台东商业市场从露天大集到“集蔬菜鱼肉、洋杂货与戏院、说书场于一体”的变迁,以及1911年台东邮电局如何成为老青岛人“约会地标”的故事。

小记者通过观看纪录片了解台东的魅力。


小记者了解台东的特色。

在“市井烟火”主题区,80年代职工家庭还原场景里的“两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电视)、1985年的红色天鹅绒椅子与挂历,将与台东交通从“人力车、马车”到“地铁2/1/4号线”的变迁相对比,让小记者在触摸老物件中感受台东居民的生活变化。

小记者观看青岛刻纸艺术空间展。

由台东记忆馆、元盒数科、青刻品牌、建房所等机构共同举办的“青岛刻纸艺术空间展”也正在馆内展出。本次展览以孙海燕老师为主创,汇集80余件精美作品,以“传统剪纸和现代刻技法”为核心理念,深度融合青岛台东街区文化与城市风貌,通过纸艺的虚实变幻、光影交织,打造出一座可观、可感、可体验的城市美学沉浸式空间。

深度探馆结束后,博物馆研学部梁云龙部长带来了以“从古代商业变迁,看台东历史发展”为主题的趣味小课堂。课堂上,梁部长以“商人的由来”为切入点——从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靠买卖维持生计被称为“商人”讲起,顺着先秦商业兴起、秦汉初步发展、隋唐进一步繁荣、宋元鼎盛、明清再度兴盛的脉络,逐步衔接台东商业的“前世今生”。

博物馆研学部部长梁云龙介绍台东的发展。

梁部长结合史料告诉小记者:“1891年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在青岛建铁路、港口后,台东就出现了商铺和货栈,聚福楼、裕长酱园这些老字号就是那时诞生的;1927年台东商业市场建成后,这里成了平民消遣的核心;2006年台东三路被命名为‘青岛台东商业步行街’,如今每天有20万人次光顾,最高时达50万人次。”梁部长还会展示台东从“露天大集”到“智慧商圈”的老照片与规划图,让小记者在古今对比中,读懂台东“120 年从未间断繁华”的商业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剪纸研学课程。由剪纸艺术家叶子老师为小记者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剪纸艺术体验课。叶子老师首先为小记者讲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技艺特点,通过实物展示和现场演示,让大家直观感受这项传统艺术的魅力。在实践环节中,叶子老师手把手指导小记者将红纸折叠、剪裁,创作出一个个精美的窗花作品。小记者全神贯注,从生疏到熟练,在剪纸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成就感,更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记者学习剪纸。

此次活动,不仅让小记者跳出书本,在沉浸式探索中触摸到了台东鲜活的历史,更在非遗刻纸的实践里,种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从倾听博物馆里的历史故事,到跟随梁部长梳理商业发展脉络,再到亲手体验非遗技艺,每一个环节都让百年台东的烟火气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深深烙印在小记者的心中。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