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环保能够在海洋溢油应急行业屹立40年,靠的就是笃行不怠持续研发新产品。”驰骋于海洋应急领域,青岛本土企业光明环保近期研发的国内首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收油机——扫油机器人终于面世,这一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成果,不仅是中国溢油回收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成果体现,也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破局:国内溢油应急智能化新赛道
从开创国内溢油回收行业、参与国标行标体系建设,到攻克产学研难关、实现技术迭代、布局产业链……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近年来牵头实施了青岛市“海上突发溢油高效应急处置装备研制与产品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首次在国内实现了系统性国产化替代,打响了海上溢油回收装备“中国品牌”。
“公司始终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为己任,尤其把研发数智化收油机作为技术攻关首要目标。”光明环保公司执行董事何锐表示,今年9月份,我们攻坚克难终于研发出了国内首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收油机——扫油机器人,其具有高度智能化、无需围油栏配合作业、平战结合等特点,以及可预设轨迹、自主巡航、远程实时监控等测评指标,均是对普通智能收油机功效的一场数智化升级迭代。像一般收油机需要依靠围油栏经过复杂的作业周期,将局部溢油汇集后再放下收油机定点收油,而扫油机器人无需围油栏参与,可通过提前设定巡航路线,在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自动收油,完全独立作业,综合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光明环保研发的扫油机器人在某渔港收油现场进行作业
此外,扫油机器人对收油方式进行了数智化创新,自带过滤、分离、存储等功能,不再需要辅助船的配合,可一次性清理数千平方米海面的薄油膜,随时出动清扫港口、码头、旅游景点,进行薄油膜溢油,填补了国内薄油膜无法机械方式回收这一市场的空白。目前,扫油机器人已经在部分海域专业场所进行部署,备受市场欢迎。
激活:海上溢油应急产业生态链
溢油回收行业属于小众行业,产值相对较低,这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但这个行业又很特殊,一旦海上溢油事故发生,就必须借助专业溢油回收装备进行处理,才能尽可能减轻海洋污染。
何锐认为,在诸多行业的产品已实现数智化的今天,中国溢油回收行业的产品智力水平仍停滞在三十年前。究其原因,溢油回收行业是红海行业,处处低价竞争;行业规模小,导致生产企业规模小,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更难拿出大笔资金用于产品研发;产品数字化涉及软件、硬件多个领域,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积累很难打通各个领域。当务之急,国内溢油回收行业特别需要智能化产品。
面对行业的迫切需求,光明环保自觉承担起这一挑战,开始进行智能化产品的破局。
“技术创新源于模式创新,模式颠覆产生技术颠覆”,何锐谈起研发过程总结道,突破行业技术瓶颈的扫油机器人的诞生,正是源于光明环保的模式创新——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制定独特的战略路径。
我们非常注重从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的组建,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落成,光明环保不断打通从技术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像在研发过程中,山东海事局、市南区科技局等主管部门在关键节点都给予了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助力,真正打通了最后的“通关秘笈”。
2024年,由青岛海丽雅集团牵头成立的青岛市应急协会搭建起了水域安全产业链,光明环保和航顺船务作为水域安全产业链中的代表性企业,将溢油回收设备的研发制造与事故场景中的应用,通过产业链的有效聚合,极大激活了行业活力。
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生态,两家企业在“守护蔚蓝2024”青岛市海上溢油应急演习中,作为演习主力密切配合,展示了行业协同配合的新气象。作为山东省科技厅关于溢油行业的重点研发计划,光明环保在今年8月份进行的海试验收阶段,再次携手航顺船务等头部企业,持续在全国范围内整合上下游资源,带动了一个能够应对溢油事故进行快速反应的生态体系,正加快发展壮大。
在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验收的海试现场,光明环保携手航顺船务等企业展示了产业链活力。
当智能浪潮奔涌入海,青岛催生了“海洋+AI”的全新动能——不仅有扫油机器人的诞生,还有诸多产学研的实践推动着海洋治理从经验依赖迈向“数据驱动”的精准预判,这让深海探索因智能装备而不再遥不可及,更让海洋治理与决策在科学算法的赋能下变得更加高效与智慧。
精准:发掘未来蓝色经济新空间
悉数40年的创业史,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展现了青岛高科技企业的成长韧性与向海图强的拼搏姿态。
何锐告诉记者,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光明环保还在蓝谷设立了海洋装备研发中心孵化器,有望填补行业产品智能化研发领域的空白。
40年前,光明人提出了“一切为了蓝色海洋”的发展理念,浓厚的研发基因,犹如一粒种芽,培植于光明之核。
光明人命名的收油机、围油栏、吸油毡等国内首批溢油回收产品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溢油回收行业的序幕。产学研持续合作,相继诞生了一批国内第一,国内首台产品。
采访中,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山东省海事局溢油应急高级专家梁生康,同时作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特聘专家、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见证了中国海上溢油回收行业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将提升海上溢油等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高效化和协同化作用,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蓝色经济空间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
截至目前,光明环保作为行业带头人,已参与大大小小事故与演习上百次,挽救经济损失百亿元。而每次事故处置之前的临危受命,核心驱动是这家企业永竭不止的初心使然。面对未来,何锐表示,“我们将持续精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助力海洋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早日让更多溢油回收产品‘中国造’站在世界之巅。”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