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即墨区657家企业被纳入“正面清单”!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将“无事不扰”

近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关于调整2025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名单的通知》,青岛市即墨区新纳入8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截至目前,即墨区有效期内正面清单企业达657家,总数居全市首位。

所谓“正面清单”,是指在生态环境执法活动中,对经筛选符合条件纳入的企业,采取减免现场检查、慎用查封扣押和加强帮扶等正面激励措施的清单。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是正面清单制度的重要内涵。

执法人员通过执法终端,远程即可实现对企业的监管。

据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将正面清单工作纳入每年生态环境执法计划,按照摸排梳理、汇总上报、研究讨论、公示公开等步骤,动态更新辖区正面清单企业。对出现环境违法情形、主体灭失、群众投诉强烈的企业则按程序予以移除。同时,生态环境部门还组织行业专家对未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提供“体检式”“一对一”帮扶,指导其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争取早日达标入列,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带来的实惠。

对正面清单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纳入正面清单并非放松监管,而是通过优化执法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对于清单内企业涉及的各类环保专项检查,我们主要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无人机、雷达遥感等技术手段,同时引导清单内企业‘自巡查’管理,有效减少对企业的打扰。”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即墨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若通过非现场方式发现违法线索,会先通知企业自查并提交书面报告及证明材料。经审核确需现场核实的,才按程序开展现场执法。”今年以来通过非现场方式检查企业750家次,非现场执法占比达59.68%,发现并解决问题66个,清单内企业实现了“自巡查”智慧监管全覆盖。

执法监管之外,即墨分局还注重纾困解难强服务。推进“执法+服务”的执法方式,组织对正面清单内企业现场帮扶指导,按照行业梳理企业的违法风险点,编制针对企业的服务手册,帮助企业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据介绍,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需同时满足多项条件,例如企业污染治理及环保管理水平先进、环境信用评价连续2年以上为绿标、具备在线(用能、用电)监控等非现场执法条件、之前1年内自动监测数据小时均值达标率99%以上等。如果企业5年内发生过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者涉及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均不得纳入正面清单。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总结调整‘正面清单’企业管理模式,并通过跨部门‘体检’、倡导行业自律、鼓励公众监督等方式,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升监管效率,让企业获利、环境受益,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即墨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