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青岛市崂山区司法局擦亮营商环境 “金字招牌”

7月24日,青岛市崂山区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崂山区司法局始终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执法为企、依法护企,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依法维护了健康良好的营商环境。用规范执法擦亮崂山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助推崂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严格规范涉企检查行为

今年年初,崂山区司法局动态调整、公布执法主体32个,梳理确认涉企检查主体26个,涉企检查事项338项。组织各单位开展检查事项、检查频次公示。借助信息化平台即“鲁执法”平台,实现涉企行政检查“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留痕、事后评价”。开展入企检查前,对检查计划按时间进行“云匹配”,同一时间段对同一企业开展行政检查的,原则上联合入企;严格扫码入企后,检查信息“云录入”;企业对执法不满意或有意见建议,可通过“爱山东”等渠道反馈,有效避免了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运动式检查。

目前已备案检查计划41个,专项检查计划19个,各执法单位已扫码入企680次,进一步规范了涉企检查行为。部分单位实行综合监督检查,聚焦检查频次高、内容分散、多头重复等问题,将涉企检查频次降低40%以上。

升级“不罚”“轻罚”事项清单

升级崂山区《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2023年版)》(简称“不罚”“轻罚”事项清单),率先在全市制发了2025年版“不罚”“轻罚”事项清单,新增“不罚”事项22项,修改完善事项16项,删减事项2项,新增“轻罚”事项12项,“不罚”“轻罚”事项总数由451项增至483项,实现了“不罚”“轻罚”清单“扩容提质”。

升级后的清单有力指导和督促了各执法单位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杜绝“畸轻畸重”“以罚代管”等问题发生。上半年全区共办理“不罚”案件237件,涉及金额24.25万元,“轻罚”案件14件,涉及金额51万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

畅通线索渠道。在崂山政务网公布收集涉企执法线索公告(含电话、邮寄地址、电子邮箱等),同步在区司法局公众号进行公布,收集有关线索。

常态化开展案卷评查。针对公共卫生、城市管理重点执法领域,主要从基础标准和文书规范两方面,采取“初审+复审”形式开展评查。5月份抽取10个领域53本处罚案卷。6月份抽取11个领域53本处罚案卷。通过评查,发现部分单位存在行政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案卷制作水平不高等问题。先后制发了2份案卷评查通报和8份执法监督意见书,并督促相关单位开展问题整改。

开展多种形式调研。围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在全区32家执法单位开展了全覆盖的书面调研。同时,瞄准重点领域,到崂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崂山区卫生健康局、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崂山区城市管理局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查看涉企执法工作开展情况,为开展执法监督提供充分依据。

积极构建涉企“执法+服务”模式

为持续打造更加包容、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构建“执法+服务”新模式,努力让市场主体在感受到执法刚性约束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执法的人文关怀。如崂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执法力量下沉、服务端口前置,在街道建立综合执法服务站,积极构建“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的基层治理新范式。其中山东头管区综合执法服务工作站以瑞士花园小区等典型社区为服务中枢,通过高效整合执法资源,靶向治理物业企业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服务站深度践行“三方联动”创新机制,与社区、物业企业建立常态化协同模式,每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针对企业与居民集中反映的问题,严格落实“受理-处置-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持续督促物业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确保各项治理措施落地见效,成功协调解决12项涉企难题。目前,已将综合执法服务工作站模式进行复制推广,成立了麦岛管区综合执法服务站。

提高惠企法律服务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聚焦崂山区“7+4+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法治需求,崂山区司法局制定2025年惠企法律服务工作清单,创新开展“重点产业+法律服务”工作。

组织惠企法律服务团队编制《青岛地区劳动用工常用数据使用指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问题的法律效力及后果》《企业劳动用工全流程合规操作指引》《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规手册》等合规指引书籍,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合规培训,对企业进行全面风险排查,识别潜在风险点并提出防控措施;同时积极搭建“律企联动”平台,先后联合崂山区工信局、崂山区商务局、崂山区教体局等单位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知识产权法治化”“外贸企业出海风险防控”“教育培训机构法治宣讲”等主题讲座活动30余场,为企业提供多维度、近距离、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法治营商环境的优化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接下来,崂山区会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法治为基石,持续打通堵点、解决难点,用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