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崂山区城市管理局:以精管善治绘就城市更新惠民图景

2025年以来,青岛市崂山区城市管理局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锚定城市发展所需和市民群众所盼,聚焦“项目推进落实年”安排,深化城市更新、常抓精管善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崂山实践新篇章贡献城管力量。

亮点工作频出 筑牢城市发展基石

崂山区城市管理局打造评奖创优“孵化器”,助力跨海大桥二期项目获评山东省市政行业“2024年度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持续赋能园林行业技术能手培养,在青岛市第三届园林和林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张村河片区配套设施建设成势见效。加快推进青岛国际人才公园、平行世界公园二期工程。完善片区骨架路网系统建设,加快推进长沙路(青银高速-松岭路)、科苑经五路(张村河北岸-区界)、合肥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建设进程;实现董张安置区周边道路、特来电总部周边道路、科技园一路等11条道路通车,切实解决居民回家“最后一步路”难题,为张村河片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民生项目建设提速进位。劲松七路合肥路小学人行天桥建成启用,切实保障学生及周边居民安全通行;坚持“双领双创”,“城市美容师之家”项目加快推进,成立由局相关科室及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党员骨干组成的临时党支部,为环卫工人营造暖心暖身的宜居港湾;与此同时,实施蜀山路绿地环境整治,完成3处口袋公园节点打造,城市绿色空间持续扩容优化。

“两重”“两新”助力热源结构转型升级。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两重”“两新”项目支持,投资4.3亿元,实施高科热力2#燃煤锅炉清洁替代项目、汉河热电1#机组高参数背压改造工程、2025年热源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完成海尔路、海口路、劲松七路等10公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作,提升供热质量,保障居民用热效果。

多维发力提效 夯实城市承载能力

推进市政规划设计提质创优。开展工程设计方案预审,完成新建道路、绿化景观等18个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审议。全面完成崂山区市政专项规划编制及数据系统建立工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片区控制规划修编提供数据支撑。

推进市政设施建设提速进位。高效推进40余条市政道路建设,目前枣山东路、山东头片区四号路、特来电总部周边道路等13条道路已通车;劲松七路合肥路小学天桥、麦岛路西侧停车场工程已建成投用。

推进停车场建设和停车资源开放共享提标扩面。完成麦岛公园停车场及地上公园投入使用,推进九水客服中心停车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地下停车场3处停车场投入使用,新增停车泊位2597个;地铁四号线沙子口站北侧公共停车场主体建设完工。2处公建类停车场开放共享,新增共享泊位约200个。4家临时停车场投入使用,新增泊位280余个。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提档升级。着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拓展公园绿地服务功能。完成鱼水路及凤栖谷路环境整治工程,推进劲松五路、深圳路周边绿地和乐山公园绿化工作。打造12个小区内微花园,创建园林式居住小区。积极探索“以园养园”模式,以平行世界公园二期为试点,计划引入专业运营单位,通过丰富生态消费场景、完善服务配套体系,为市民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游园体验。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牵头推进政府实事城市微更新项目10个,实施5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组织城市道路箱体及窨井盖专项整治,协调整改问题箱体160个、破损缺失窨井盖182个。开展张村河生态公园片区污水溯源排查,确保河道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进海绵城市在建项目60余个,增加建设面积1.98平方公里。结合辖区内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任务推进燃气管道改造,麦岛锦园北区、海洋腐蚀研究所家属院、西韩新苑庭院埋地管道已列入今年改造计划,改造长度1500多米。

锚定长远目标 续写品质提升新篇

高质量推进市政工程规划建设。开工建设高云路、新兴路等项目,推进张村河南北两岸、北宅、王家村等11个安置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2个产业园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工作;实现长沙路、科苑经五路等5条主干道路通车,加快东海路麦岛路地道等工程建成投用。推进崂山区人民医院停车场、青岛财富金融综合创新中心停车场建设;地铁四号线沙子口站北侧公共停车场、崂山公共卫生中心停车场计划年底前投入使用,预计新增停车泊位652个。推进“城市美容师之家”项目建设,加快主体验收、外墙施工、内部装修等实施进度,确保按期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高标准擘画城市空间格局新图景。2025年底全面完成海尔路、松岭路、劲松七路等道路整治项目;牵头抓好城市“微更新”、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等工作;实现劲松五路、蜀山路等5处口袋公园,青岛国际人才公园、平行世界公园二期全面开园。持续巩固380余处亮化设施网格化管理,推动40余处景观照明设施标准化运维,高标准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旅游旺季等景观氛围营造工作。深入探索“以园养园”公园管理运营模式,降低日常养护财政支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高要求推动办好惠民为民工程。探索绿化废弃物可循环利用,推行就地就近粉碎等循环利用举措,将“绿废”转化为“绿肥”,实现景观产品反哺园区养护。开展市政道路设施“微更新、微整治”行动,及时排查处置道路隐患,市民出行畅享便利。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