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老字号重回老城区 瑞蚨祥与英记楼续写商业传奇

在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中,老城区往往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灵魂,而老字号则是这些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一股“老字号重回老城区”的风潮悄然兴起,这些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商业智慧的品牌,选择回到它们最初的起点,以全新的姿态续写商业传奇。瑞蚨祥与英记楼,在历经沧桑后,不约而同地选择重回青岛老城,以全新的面貌续写商业传奇。这不仅标志着传统商业文化的复兴,也展现了老字号在新时代的创新与活力。

瑞蚨祥绸缎传奇再续写

近日,在青岛市北老城区即墨路6号,一块崭新的“瑞蚨祥创始人”牌匾悄然挂起,标志着这家拥有120年历史的老字号绸布店正式回归。孟氏后人孟庆钢,带着对家族百年商业传奇的致敬与对青岛城市记忆的唤醒,在这里开办了沉浸式旗袍体验馆和研学空间,续写着瑞蚨祥的绸缎故事。

新店不仅是绸布店,更是沉浸式旗袍体验馆和研学空间。孟庆钢计划将店铺二楼打造成研学空间,让年轻人通过课程体验中国传统技艺。同时,他还规划在店内设置民国复古空间,作为沉浸式旗袍体验区,让顾客在这里喝茶、拍照,记录穿上旗袍的美丽瞬间。孟庆钢表示:“我们想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服饰、服饰礼仪和文化,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即墨路6号是青岛瑞蚨祥旧址的后门,青砖墙上仍依然可见百年前的雕花痕迹,新店装修时特意保留了原建筑的清水墙面与山墙弧线。1904年,瑞蚨祥总号经理沙文峰带着万两白银踏上青岛土地,孟家在此购地建起了青红双色砖砌成的里院式建筑群。次年,青岛瑞蚨祥绸布店正式开张,以“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十六字店训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历经战火洗礼,瑞蚨祥顽强生存,不仅扩展了经营品种,更在1949年为新中国开国大典上的五星红旗提供了面料,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见证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瑞蚨祥也经历了公私合营、市场风云变幻等挑战,最终在2007年黯然退场。但孟氏后人孟庆钢并未放弃,他放弃广告设计事业,立志重振祖业。“回到旧址,我感觉是在跟老建筑对话。”孟庆钢希望将瑞蚨祥积累的技术和工艺融入青岛这片热土,打造一个“有温度的老品牌空间”。

英记楼味觉记忆重绽放

沿即墨路6号步行200多米,还有一家老字号同样焕发新生,那就是英记楼。这家清末民初名噪一时的茶点楼,在经历了战火与沉寂后,终于在有心人的执着追寻下重生,燃起旧日烟火。

在潍县路与即墨路的转角处,一块复古而亮眼的招牌悄然立起。新英记楼静静伫立,向百年前初绽芳华的老字号遥遥致意。新店不只售卖糕点,更是一个活态文化空间,游人可亲眼观摩“酥里藏金”的古老技艺,在绵软甜香中触摸胶东糕饼的百年风情流转。

时光穿越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河北点心手艺人英达昌在中山路上支起一方小小摊位,以其独特的鸭尾酥闻名岛城。1917年,英氏兄弟在中山路北端盖起真正属于自己的茶点楼——英记楼,自产自销的茶点琳琅满目,瞬间席卷齐鲁大地。英记楼不仅成为青岛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四大酒楼”之一,更吸引了康有为、梁启超、老舍等名流前来品尝,留下了许多佳话。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30年代末,抗日烽火燃起,英记楼因拒绝供应军需而遭查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2008年,黄学功偶然听友人讲起英记楼的故事,被其消逝的美味与传奇所打动,毅然踏上寻访之路。他锲而不舍地探寻英记楼工艺的传人,最终成功复原了失传的30多种宫廷秘制糕点配方。

2015年5月20日,英记楼在劈柴院江宁会馆门前重新高悬招牌,久违了的糕点香气再次弥漫在青岛的大街小巷。如今的英记楼已形成六大产品线:传统糕点、文创伴手礼、健康零食、节令礼盒、定制喜饼、餐饮体验。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食品企业,年销售额突破亿元。黄学功始终坚守古法:月饼依旧遵循"三腌三滤"工艺,酥皮坚持千层标准,所有产品零添加防腐剂。

站在新店门前回望,老城的霓虹灯映照着百年商脉。从英达昌的点心摊到现代食品工厂,英记楼用百年匠心证明:真正的老字号,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的标本,而是在新时代可以找到共鸣的创新者。

老城区与老字号共生共荣

瑞蚨祥与英记楼的回归并非个例。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老字号选择重回老城区或历史街区,以全新的面貌续写商业传奇。这一现象背后,既是对传统商业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新时代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握。老字号们通过创新经营策略、挖掘传统工艺、打造文化空间等方式,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与喜爱。

老字号重回老城区,首先源于对文化认同的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渴望寻找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文化符号。老字号作为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回归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需求,也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老城区的改造升级也为老字号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随着青岛市政府对老城区保护与开发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商业资源向老城区倾斜。老字号凭借其深厚的品牌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老城区商业复兴的重要力量。通过回归老城区,老字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还能够借助老城区的文化氛围,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里就像穿越时光,文化延续性很强。”正如孟庆钢所说的,大鲍岛街区的文化赋能,让新店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辛小丽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