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从技术破壁到产业领航:解码青岛色谱技术的创新之道

在崂山区株洲路上,有这样一座科研大楼,工程师们在这里专注调试着精密仪器。这里诞生的离子色谱仪,正以年均30%以上的出口增长率远销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让“中国智造”的精度与可靠性在国际科学仪器市场赢得尊重。

作为国内离子色谱领域的领军者,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瀚色谱”)以23年深耕细作,生动诠释了中国高端科学仪器从追赶到领跑的突围历程。

破局之路:从卡脖子到全链自主可控

2002年成立之初,中国离子色谱仪市场被海外巨头垄断,核心部件色谱柱、抑制器等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不仅抬高了检测成本,更制约了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关键领域的数据自主性。盛瀚色谱创始人朱新勇敏锐洞察到技术自主化的紧迫性:“科学仪器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一环,水质中的氟离子、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检测精度关乎民生安全,我们必须把技术命脉握在自己手中。”

创业初期,团队历经五年反复实验,终于攻克离子色谱柱填料合成技术瓶颈,成为全球少数能批量生产高性能离子色谱柱的企业。这一突破为国产化奠定基石,更推动公司逐步实现色谱仪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从淋洗液发生器、抑制系统到智能软件,核心部件全部实现自主研发生产,累计获3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盛瀚色谱紧急调配设备支援灾区水质检测。在科技部专家与院士现场见证下,国产设备稳定可靠的数据输出,不仅为防疫工作提供关键支撑,更让团队坚定了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以此为起点,盛瀚开启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升:第二代双通道离子色谱仪解决复杂基体干扰问题,第三代智能化设备融合物联网与AI技术,实现远程运维与数据分析一体化,显著提升实验室效率与检测精度。

创新驱动:产学研协同攻克技术无人区

离子色谱技术迭代永无止境,盛瀚色谱始终将研发投入视为核心竞争力。公司近半数员工为技术人员,并建立山东省离子色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1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为突破在线离子色谱仪等前沿领域“卡脖子”难题,盛瀚色谱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高可靠高灵敏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项目,联合中国科学院等顶尖科研机构及核电、石化等领域龙头企业,聚焦高性能离子交换膜、智能诊断系统等关键环节展开协同攻关。

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产品可靠性,盛瀚离子色谱仪已覆盖环保、疾控、核电、锂电、半导体等127个细分领域,服务超10000家客户,其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2%,稳居国产仪器首位,全球份额仅次于国际巨头赛默飞,实现“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市场地位。

走进盛瀚色谱展厅,现代工业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交融共生。从产品外观的流线型美学设计到操作界面的人性化交互,无不体现“科技为基、艺术为翼、文化为魂”的创新理念。朱新勇在阐释设计哲学时强调:“科研人员长期面对精密仪器,美感与文化共鸣能提升情绪价值,这也是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化的重要维度。”公司将“阴阳和谐”思想融入技术研发,通过“小卦新象”等文化符号传递东方智慧,为科学仪器注入人文温度。

未来图景:引领色谱产业生态变革

站在青源峰达控股集团“实业+投资”双轮驱动的新起点,盛瀚色谱正加速布局IC+大色谱生态——拓展液相色谱、原子荧光、ICP联用等关联领域,构建科学仪器全场景解决方案矩阵。

面对全球仪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浪潮,盛瀚色谱以“碳足迹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探索免化学试剂离子色谱技术等低碳方案,呼应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在行业层面,通过牵头组建色谱产业创新联盟、开放众创科学仪器平台,集聚产业链资源,推动国产仪器从单点突破转向集群式崛起,助力中国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掌握更多国际话语权。

23年风雨兼程,盛瀚色谱用技术突破与产业深耕证明: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不仅是可行的,更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高地。

从填补国内空白到主导行业标准,从服务民生工程到保障国家战略安全,这家扎根青岛的科创企业,以自主创新的勇气、产学研融合的智慧、全球视野的格局,书写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生动篇章。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黄元晖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