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电影大片幕后故事,“青岛出品”闪耀华表奖

华表奖是中国电影政府奖,由国家电影局主办并组织评选及颁奖,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以文化传承、科技赋能、城市联动、产业致敬为核心亮点,既展现了中国电影百年历程的厚重积淀,又凸显了新时代影视工业的创新活力。颁奖活动现场的舞美设计以“时空折叠胶片”为概念,通过建筑感胶片矩阵与华表龙柱的立体化呈现,串联起中国电影120年发展脉络。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多部“青岛出品”获奖。在东方影都拍摄的《流浪地球2》将优秀导演(郭帆)、优秀故事片奖收入囊中,这也是该系列影片第二次摘得华表奖奖项。青岛出品元素的《独行月球》入选优秀青年电影创作奖,《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获优秀故事片奖。

郭帆在华表奖现场曾言,来青岛“有回家的感觉”。凭借《流浪地球2》获得了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郭帆表示,《流浪地球3》已在东方影都开机,并且排定了300多天的拍摄计划,第三部“小破球”有望在2027年大年初一与观众见面。《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新篇章,从第一部的惊鸿出世,到现如今的不断升级,在郭帆看来,电影工业化的路径,是与综合国力息息相关的。他特别提到,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有回家的感觉”,“感谢这里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如此扎实的生产摇篮。”

“产业园内的摄影棚全部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造,配有声学隔音墙、充足的电力供应、棚顶可换轨吊装系统、暖气和空调设施、排风系统、全覆盖高速安全无线网络等。”郭帆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我们可以在这儿实时看到,而且可以实时跟对方说,就跟我们在现场拍戏是一模一样的感觉。”《流浪地球2》有少量取景在纽约、冰岛等地拍摄,得益于东方影都网络技术设备的搭建,剧组可以在国内远程实时沟通、操控。

除此之外,东方影都还引进了国内首套微米级别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以提升人脸数字建模的精度和效率。《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吴京等人经历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变化过程,以及复原吴孟达角色,均使用到了这一技术。《流浪地球2》的拍摄,将电影工业化追求推向新高度。

在硬核技术之外,青岛更构建起全产业链配套能力,《流浪地球》系列重新定义中国式科幻大片的拍摄方法。影片拍摄期间,郭帆团队组织可视化剧本的预演,提前模拟太空电梯、月球核爆等复杂场景,结合东方影都的动捕棚进行镜头优化。电影中震撼人心画面的背后,是一场关于技术突围、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的宏大叙事。当青岛东方影都的灯光照亮中国科幻电影的征途,这座城市的每一块银幕都在诉说:电影不仅是造梦的艺术,更是硬核工业实力的较量。

自《流浪地球》之后,众多新锐导演、中坚导演走上了这条将视效技术与类型电影结合的道路。《独行月球》在拍摄技术上接续了《流浪地球》国产科幻大制作的水准,在市场开发上探索了科幻+喜剧的全新路线,在技术协同上再次验证了东方影都对科幻大制作的路径惯性、技术优势。

《封神三部曲》于2018年2月入驻青岛影视基地,耗时近两年拍摄。剧组启用了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10000平米、6000平米等9个大体量单体摄影棚,在园区临时外景地搭建了马场、麦田,同时在藏马山影视城进行了恢弘壮观的置景。

意在打造中国神话史诗《封神》三部曲,乌尔善团队开创了“三部联拍”模式,上千人的制作团队搭建起涵盖远古先民建筑、森林原野麦田等多地形外景、魔幻法术体系的东方幻想宇宙,主演阵容实行长时间的封闭式训练,内容涵盖打斗、马术、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这种长线作战模式打破了中国电影“短平快”的传统制作周期,高科技拍摄使得演员能在绿幕环境中与数字特效实时互动,表演精度得以显著提升。

如今,青岛为影视工业打造了“硬核支撑”。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东方影都为核心,建立了亚洲领先的影视产业基地,为《流浪地球》《封神》等中国式大片提供了工业化制作保障。

华表奖的盛大举办,为青岛电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推动跨界资源高质量融合的新引擎。当《流浪地球3》的筹备工作再次在青岛启动,这座城市已悄然完成从“拍摄地”到“创新源”的蜕变。从一根道具钢索的制造标准,到整个影视工业的生态系统,青岛正在书写中国电影的新方法论。

视线之外,更多青岛出品的电影大片中“青岛元素”的植入,不仅是取景地的选择,更暗含着城市产业转型的深意。曾经以制造业立市的青岛,正通过电影工业实现了“软硬实力”的融合跃迁。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