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在青岛揭晓。华表奖首次“出京”,落地青岛,这不仅是对青岛独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认可,更是对青岛与中国影史深厚渊源的致敬。青岛市市北区,这座承载着百年文化基因和历史底蕴的老城区,正以其丰富的影视创作素材和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和游客的目光。
有余里:里院文化焕发新生
在2024年暑期档电影《抓娃娃》中,市北区长山路的一处老里院——有余里,成为了影片的重要取景地。这座隐匿于繁华都市中的特色建筑,因电影的热映而焕发了新的生机。
电影《抓娃娃》中,沈腾与马丽饰演的马成钢和春兰夫妇“反向养娃”的故事,让有余里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影片中,有余里的里院文化、市井烟火气息以及青岛人的生活方式都得到了充分展现。通过电影的镜头,观众可以感受到青岛里院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青岛人敦亲睦邻的优良传统。
如今,有余里不仅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更是青岛城市更新的样本。随着长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修缮计划的推进,有余里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未来,这里将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让老青岛的烟火气与新时代的创造力交织共鸣。
馆陶路:金融老街演绎新传奇
馆陶路,这条位于青岛中山路向北、毗邻小港和大港码头的南北走向道路,宛如一条时光回廊。德式和日式建筑错落分布,各具风情,高大的罗马柱、精美的欧式浮雕,让人瞬间产生穿越之感。这里曾是青岛金融的繁华之地,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二十世纪初,馆陶路曾是青岛金融的“风云”演绎场。8个国家的50多家洋行扎堆在这条路上,各类现货、期货在此交易,波谲云诡的商战故事在此上演。电视剧《青岛往事》中,黄渤饰演的王满仓在期货商战中击败日本人的故事,就发生在馆陶路22号日本官办的青岛取引所。这里曾是亚洲体量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走向及沿海地区的金融发展。
如今,馆陶路上的历史建筑得到了精心保护,成为影视拍摄的热门取景地。多部影视剧如《父母爱情》《卡尔·马克思》《美人依旧》《青岛往事》《功勋》等都在此取景拍摄。透过镜头,观众可以感受到馆陶路百年来的金融繁华与文化底蕴。
此外,馆陶路还计划打造“老城沉浸式市井文化休闲街区”,通过引入新潮文旅业态,让这条百年金融老街焕发出新的活力。未来,这里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让游客在品味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新时代的文化魅力。
工业遗址:与影视艺术的深度融合
市北区的工业遗址,是青岛百年工业文明的见证。四方机厂1900文创园区和纺织谷,作为市北区工业遗产的代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和文化传媒企业的目光。
四方机厂1900文创园区,依托老厂建筑肌理,规划打造了约2.4万平方米的商业集群。电视剧《海天雄鹰》中的多个场景就取自这里。鳞次栉比的高大厂房、跨越百年的历史建筑,为剧组提供了完美的拍摄背景。这里不仅记录了青岛工业的发展历程,更成为了影视产业的新高地。
纺织谷,作为青岛“母亲工业”的活态遗存,其独特的包豪斯建筑群、斑驳的红砖肌理、充满故事感的工业符号,为导演们提供了“一镜到底”的叙事空间。这里不仅是影视剧的取景地,更是青岛百年工业文明与现代影视产业对话的场域。《天才基本法》《倒数说爱你》《婚姻的两种猜想》等多部影视剧都曾在此取景拍摄。
市北区将继续推动工业遗产与影视艺术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的影视剧组和文化传媒企业入驻。同时,市北区还将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为青岛乃至全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推动影视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市北区已经实现了从“影视流量”到“城市留量”的华丽转变。未来,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北区将成为青岛乃至全国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为城市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辛小丽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