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八大关的梧桐树下,海风裹挟着百年历史的回响。这座被誉为“天然摄影棚”的城区,正以“电影之都”的全新姿态,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书写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据统计,近年来每年有超过200部影视作品来青岛取景拍摄。在“携程站内游客打卡最多的青岛取景地”榜单中,市南老城区无疑是最“抢镜”的存在,八大关、中山公园、大学路、第二海水浴场纷纷上榜,各大热剧争相选择在这里取景。在这背后,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产业革命,更是一座城市对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
从历史底蕴到产业高地的蝶变
在中山路与湖北路的交汇处,1907光影俱乐部静静伫立。这座始建于1907年的水兵俱乐部,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之一,更见证了青岛电影产业的百年变迁。从影后胡蝶的荧幕绝唱,到城市与光影的共生传奇,市南以“三个第一”的时空坐标编织出一部“电影之都”的立体史诗。
如今的1907光影俱乐部,既是各类中西餐宴请、婚纱商拍等商业活动的举办地,也是同家人朋友一起,在私人影院观影、咖啡馆小坐、精酿吧台小酌、博物馆穿梭的惊喜空间,并且这里与中山路巨幅裸眼3D大屏仅一路之隔。这种“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正是市南区激活历史文化资源的典型范式。
作为青岛开埠的原点,市南区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历史建筑集群。八大关20余国建筑风格的建筑群、中山路66处历史优秀建筑,构成了天然的影视取景地矩阵。数据显示,2023年市南区新增影视取景地备案4处,覆盖历史街区、滨海景观、工业遗址等多种场景。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吸引了《流浪地球2》《抓娃娃》等头部项目在此取景,赋能市南区文旅产业发展。
市南变身“影视会客厅”
漫步中山路,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的碰撞令人惊叹。市南区采用“微更新”理念,对23处历史里院进行保护性开发。去年9月,青岛里院喜剧节开幕,街头巷尾在引入沉浸式相声、戏剧,将百年里院转化为文旅消费新场景,接待游客突破22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超34万人次。这种“文化+商业”的改造模式,使历史城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2024首届青岛里院喜剧节尊重城市发展客观规律,让喜剧落地生长、让城市居民和新客生出新故事、让老建筑生发新活力,让年轻的喜剧厂牌和人才找到了同频共振的归属地,彰显出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魅力,文化新地标在新的喜剧故事中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名片。
不仅成为了影视拍摄的基地,市南同样是影视作品来青首发的会客室。万象城CGV的影迷见面会,每年举办多场,几乎重量级的电影作品来宣发都会在此设站,巧妙地搭建了青岛影迷观众与明星电影剧组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流浪地球2》热映之际,导演郭帆携剧组主创回到了这部电影地拍摄地青岛。吴京、沙溢、王智等主演就在CGV与影迷展开会面,重温那些令人激动的拍摄瞬间。电影《望道》山东首场主创团队映后见面会同样在CGV展开,主演刘烨、文咏珊亲临现场,讲述先驱者们逆境前行以笔为刃的传奇人生。
除此之外,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扩大收益,青岛的影视基地渐渐实现了到出品制作身份的“跨越式”转型。不再满足单单只成为电影的拍摄取景地,市南区孵化影视企业,参与影视剧的拍摄制作,拍出青岛本地的故事。
市南区这座百年老城,正以"电影之都"的独特魅力,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书写着新的传奇。从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到城市形象的全球化传播,市南区的实践为老城区复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当光影与城市深度交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是一座城市对未来的深度思考与战略选择。这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模式,必将在新时代的城市竞争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