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迎接“世界气象日”,小记者探秘气象科学

为了迎接第65个“世界气象日”的到来,3月16日,青版财经小记者满怀期待地走进青岛市气象台,开启了一场气象探秘之旅。

小记者合影留念。


小记者积极举手采访


青岛市气象学会秘书长耿敏欢迎小记者的到来。

活动伊始,青岛市气象学会秘书长耿敏热情迎接了小记者。她简要介绍了活动流程后,特别提及3月23日便是第 65 个 “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日” 设立于1960 年,由世界气象组织主导,每年都会依据全球气象形势与挑战确定独特主题。今年的主题为 “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早期预警在应对极端天气、降低生命财产损失上起着关键作用,意义重大。

青岛市气象台预报科副科长王倩博士介绍气象知识。

在二楼的预报会商室,青岛市气象台预报科副科长王倩博士揭开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神秘面纱。王倩博士介绍说,天气预报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精确的数据和精密的计算。在数据收集环节,工作人员运用高空探测、地面监测、气象卫星、海上浮标站、自动气象站等多种先进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就像是天气预报的 “原材料”,为后续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认真听讲的小记者。


小记者了解气象灾害方面的知识。

收集完数据后,强大的计算机便开始发挥作用。通过复杂的气象模型和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以此判断气压、云层、洋流、降雨、风力等天气变化趋势。

小记者了解青岛的天气特点。

王倩博士还介绍了青岛的天气特点:“咱们青岛地处沿海,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海洋对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进而形成了‘春迟、夏凉、秋爽、冬长’的显著季节变化特点。”


小记者采访王倩博士。

说到 “春迟”,入春后,青岛气温回升缓慢,与内陆城市相比,不会短时间内迅速升温。春季初期寒意较强,花草树木发芽、开花时间晚,青岛的樱花通常四月中旬左右盛开,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间也相应推迟。提及 “夏凉”,夏季青岛盛行东南风,温暖湿润的气流带来清凉舒适,海边凉爽的海风带走夏日燥热,与同纬度内陆城市相比,夏天相对凉爽宜人,平均气温低3℃-5℃,这吸引了大量游客避暑。对于 “秋爽”,秋季青岛空气湿度逐渐降低,干爽宜人,天空湛蓝,云朵洁白,是外出游玩好时节,八大关景区枫叶变红,银杏叶金黄,如置身绚丽秋日画卷。最后谈到 “冬长”,从气象学意义上,青岛冬季开始早结束晚,每年十一月初进入冬季,持续到次年三月底甚至四月初,人们需长时间穿厚冬装,但因海洋调节,冬季气温相对温和,一月份平均气温能保持在零下2℃左右,比同纬度内陆城市高一些。

气象主播张霞老师带领小记者参观了气象演播室。

小记者在气象主播张霞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气象演播室。一进入演播室,小记者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同时也产生了疑惑:每天在电视里看到的天气预报,气象主播背后是清晰的天气地图,可这里却只有一块蓝色的墙壁。带着这份疑惑,小记者认真聆听张霞老师的讲解。原来,天气预报录制采用的是先进的 “抠像” 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主持人从蓝色或绿色背景中分离出来,再与提前制作好的气象地图或其他背景进行合成,从而呈现出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效果。张霞老师还特别提醒,由于抠像技术的特性,主持人在录制节目时不能穿蓝色衣服,否则电脑系统会把蓝色自动去除,导致主持人在画面中 “消失”。


小记者参观气象演播室。


演播室里的直播舱。

随后,小记者在刚建成的青岛气象文化科普园,了解了我国气象先驱们在艰苦条件下为气象事业奠基的不易。通过展览,大家知晓了中国气象学会从创立之初便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助力行业发展的历程。

小记者和家长了解中国气象学会的历史。


小记者了解青岛历年的温度变化。

一上午的参观、学习和交流,小记者收获满满。他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气象知识,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还感受到了气象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此次活动,不仅为小记者打开了气象科学的大门,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种子。相信在未来,这些小记者们会带着这份对科学的热爱,不断追求知识,为探索自然奥秘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