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赋能,政务与法律服务正迎来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以下简称黄岛公安分局)率先推出AI数字人警官,用以线上普法、安全提醒及新闻播报等;北京市朝阳区率先推出北京首个社保数字人“朝保宝”,以24小时全天候服务破解政策咨询痛点;上海市则通过法治文化节中的AI普法创新,将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案例,显著提升公众法治意识。这几个城市的实践,标志着AI数字人正从单一场景向多领域“破圈”,成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与法治宣传效果的新生力量。
黄岛公安分局打造的其中一个AI数字人警官
青岛:数字人警官上线,普法及宣传数字化创新
今年春节期间,黄岛公安分局推出的AI数字人警官正式上线,围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交通安全出行”“食品药品安全”“新春安全秘籍”等多个主题进行了安全提醒和宣传。
黄岛公安分局与青岛财经日报社合作,打造数字新闻直播间、数字反诈课堂及数字普法讲堂,采用AI人工智能技术,克隆民警的形象和声音,制作数字人警官。
AI数字人警官作为数字化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正在警务工作中展现出效能。未来,AI数字人警官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其与人工警力的协同模式将更趋成熟。
AI数字人警官克隆现场
北京:“朝保宝”上线,社保服务“触手可及”
2024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正式启用“朝保宝AI数字人”,成为北京首个实现社保政策智能咨询的数字人。该数字人以渐变色卡通形象示人,支持语音交互与模糊查询,群众仅需说出“朝保宝你好”即可唤醒服务。
其核心能力源于三大创新:知识库扩容、多渠道接入及形象亲和化,成为朝阳社保的“数字代言人”。
朝阳区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朝保宝”的上线不仅缓解了人工咨询压力,更通过标准化回答减少政策理解偏差,助力社保服务提质增效。未来,该数字人还将探索与政务APP、智能终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服务场景。
上海:“数智普法”创新,法律知识“活”起来
在2024年上海法治文化节中,AI数字人普法成为亮点。依托AI大模型技术,上海市司法局推出普法数字人“法申申”,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解读法律条文,并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沉浸式普法场景。例如,静安区法宣办运用AIGC技术生成普法漫画,松江区推出“AI法务管家”提供合规经营建议,徐汇区则通过“法治剧本杀”让参与者在互动中学习法律知识。
虹梅司法所的“AI数字人普法客厅”更是将反诈宣传推向新高度。体验者可与数字人“虹梅小‘ai’”对话,身临其境模拟刷单返利、冒充客服等诈骗场景,通过即时反馈强化反诈意识。这种“互动+教育”的模式,使普法效果提升40%以上。
智能化转型的深层价值
从社保咨询到普法宣传,AI数字人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重构了政民互动模式。专家指出,AI数字人的“破圈”实践,本质是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的转变。未来,随着多模态交互、情感计算等技术的成熟,数字人或将成为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场景的核心载体,推动法治社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海杰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