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数字人直播带货正以颠覆性姿态重塑电商行业。从乡村振兴到品牌营销,从降本增效到争议频发,这一新兴模式既展现出广阔前景,也面临现实挑战。
技术赋能:从山区到城市,数字人重塑商业逻辑
在浙江温州平阳县双峰村,数字人直播带货成为山区经济转型的关键抓手。通过数字人分身技术,当地茶叶、橘子等土特产实现24小时不间断销售,村集体通过销售分成反哺村民养老保障,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而在城市消费市场,春节期间的营销大战中,益生菌品牌“菌小宝”通过数字人总裁直播间,结合春节饮食场景精准触达用户,CVR(转化率)和ROI(投资回报率)均提升50%以上;家电品牌创维则借助数字人实现“日不落直播”,GMV增长超20%。
技术优势显而易见:数字人可24小时在线,降低人力成本;通过AI生成实时话术与互动,突破真人主播的体力与创意瓶颈。
技术瓶颈:真实感缺失与平台监管困境
然而,数字人直播的“尴尬”亦不容忽视。中小商家王顺花费几千元购买的数字人主播,因动作僵硬、话术重复,直播间观众寥寥,最终沦为“电子摆设”。技术层面,现有数字人多依赖预录脚本,难以应对复杂互动;动作衔接生硬、表情单一等问题,导致用户体验远低于真人主播。部分平台更将数字人直播判定为“低质量内容”并封禁直播权限,商家需通过绿幕伪装、多开摄像头等手段规避监测,风险陡增。
行业专家指出,数字人直播的核心矛盾在于“内容单一性”与“平台生态需求”的冲突。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曾分析,电商平台若过度放任低质数字人内容,可能损害用户信任;而过度严控则限制技术应用空间。
市场乱象:风口下的“泡沫”与诈骗风险
伴随资本涌入,数字人直播产业链乱象丛生。部分服务商夸大效果,以“躺赚”“永久使用权”等话术吸引中小商家,实则交付劣质产品;更有不法分子以“分佣代理”为名实施传销诈骗。张家港警方曾发布预警,提示“AI数字人直播教学”类骗局高发。头部服务商“灰豚”等虽通过OEM模式降低技术门槛,但行业仍缺乏统一标准,中小商家甄别能力不足,极易成为被收割对象。
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生态共建
尽管挑战重重,数字人直播的潜力仍被广泛看好。一些平台通过生成式AI技术,努力实现数字人表情、语调、动作的拟真化,推动行业向“高拟真、强互动”进化。
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虚拟数字人核心市场规模将达480.6亿元。未来,行业需在技术优化、平台规则透明化、市场监管三方面协同发力,方能将“风口”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数字人直播带货既是技术革命的产物,也是商业生态进化的试金石。在狂热与质疑声中,唯有回归用户价值、夯实技术底座,才能在这场变革中赢得长远未来。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海杰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