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 青岛市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12月6日, 记者从青岛市召开的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创新工作暨基层典型案例发布会中获悉,青岛市行政审批局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精准设置“一件事”重点事项专区,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优化设置“一件事”服务专窗,统一服务标准,优化办理流程。截至目前,承担的“一件事”改革任务已全部落地,办事材料压减 67%、办理时限压减55%,惠及2.5万自然人、15万经营主体、200余个重点项目。

今年以来,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国家、省和市关于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13项跨域通办“一件事”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两批“13+8”共21项“一件事”年度重点事项。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作为全市最大的政务服务窗口单位,是“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的重要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承担并参与企业信息变更、注销,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8个“一件事”。其中,“企业注销”“企业迁移登记”“大件运输”被列为省级试点。

在高效落实国家“一件事”重点事项任务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扩面增效。在今年国家推出的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包括供水、供电、燃气、通信、外线接入5个事项,在此基础上,青岛市行政审批局拓展到了17个事项,把树木迁移、占掘路等一并“打包”办理。改革前,建设单位最多要跑11个部门、提交17套材料,改革后,只需要在线上申报1次,1套材料就能办结,办理时限也由最多37个工作日压减到7个工作日,相关做法得到住建部刊发推广。

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青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创新政务服务合作机制,与烟台、潍坊、日照3地6个区(市),围绕10个方面、13项跨域通办“一件事”,实施政务服务联通互认、协同合作,让企业群众享受更多、更高水平“同城待遇”。

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改革

今年以来,青岛市行政审批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把改革作为工作的生命线,聚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改革试点6项,省级层面改革试点26项,推动一批改革成果落地见效。

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结合新公司法实施,扎实推进市场监管总局批复的构建“一企一照一码”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深化“个转企”、跨区迁移等改革,近千家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3万余家企业实现市内跨区经营。在全省率先推行“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改革,全面开放4.3万条经营活动目录,供企业自主选择、自主公示。企业登记注册“智能表单”、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2项改革入选国家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持续放大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大为工作室平台效应,深化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模式,接待来访企业近千家,为企业提供疑难业务定制化解决方案180余个。同时,延伸服务触角,年内将实现大为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在10个区(市)全覆盖,让企业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专业化、定制化的“大为式”服务。

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扎实推进住建部批复的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综合排名全国第二。对标福建、上海等先进地区做法,在全省率先推行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集成化改革,办事材料压减75%、办理时限压减80%,基本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着眼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纵向上打通市区两级,横向上强化部门协同,进一步发挥重大项目“金牌团队”作用,为每一个项目量身定制全过程审批服务清单,“一对一”帮办服务,协调解决难点堵点1900余个,有力促进山姆会员店、浮山全民健身中心等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扎实做好项目审批“后半篇文章”,将服务链条从竣工验收延伸到投产运营,有力保障深蓝中心等项目实现从建设到经营的快速转换。

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方面,围绕打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扎实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专项治理。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升级,启用全省首个“青e见”数字化评标系统,进场交易项目全部实现“线上评标”,开展远程异地评标219次,最大限度减少线下人为干预。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改革,累计为交易主体提供服务3万余次,节约交易成本500余万元。依法依规减免投标保证金,推广电子保函应用,电子保函费率由1.5‰降至1‰,全省最低,全年为交易主体释放流动资金预计70余亿元,最大限度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便民利企 线上线下政务齐发力

青岛市行政审批局以承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互相支撑作用,让线上成为线下的延伸,线下成为线上的兜底,便民利企更加可感可及。

在线上端,打造从事项查询到办理申请再到结果反馈的全流程数字赋能体系,群众办事材料免填写率达到63%以上,首次办理通过率达94.36%。下大力气优化线上办事渠道,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对高频事项打开分析、找准堵点,靶向施策,确保线上办事平台既能用又好用,广大群众既想用又会用。今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办件量1630万件,其中1250万件通过线上办理。

在线下端,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全国同类城市政务服务领域首个功能型党组织——青岛市民中心党委,强化窗口政治属性。下足“绣花功夫”,加强对各级政务服务场所精细化管理,优化整合综合窗口,做优做强专业窗口,释放更多线下资源,拓展增值服务内容,在青岛市民中心开设公用事业、法律等服务专区。结合群众差异化办事需求,开展出入境、不动产、公积金等周末专场服务45场,提供延时、错峰服务17万余次,有效解决“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以后没处办”的问题;针对部分老年人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和残疾人群体面临的行动不便问题,提供定制化上门服务4100余次;市民中心全年接待办事群众预计200万人次,“在青岛·青易办”服务品牌进一步塑强。

推广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基层是改革政策的“试验田”,是改革动力的“蓄水池”。今年以来,各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持续加压奋进,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更好突出典型引路,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在去年发布两批22个典型案例基础上,又选取了10个案例,向全市复制推广。该10个案例为市南区的《推出营业性演出“云上易办”助力里院文化繁荣发展》、市北区的《打造“一园一楼一街一策”政务服务新矩阵》、李沧区的《探索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服务新模式》、崂山区的《 探索推出经营主体智慧选址新服务》、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打造线上线下协同高效的智慧政务综合体》、城阳区的《搭建“城事通”智办平台为企业群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增值化服务》、即墨区的《打造“e站办”基层政务服务“新样板”》、胶州市的《强化党建引领改革创新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平度市的《培育睫毛产业“一件事”做强美妆经济新引擎》、莱西市的《推行乳业产业“一件事”高效办新模式》。

下一步,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将始终站稳企业群众立场,紧盯企业群众需求,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改革,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中勇当排头兵。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