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暑热天气降临,消费热度同样不减。当下,“以旧换新”热潮正扑面而来。
今年以来,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消费稳定增长”“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到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了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推动家电以旧换新、推动家装厨卫“焕新”三大任务,“以旧换新”渐成热潮。
将目光投向青岛,汽车置换更新最高补贴8000元,家电以旧焕新享受单品成交价格的12%、最高1200元的以旧换新立减补贴……近日,青岛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细则正式印发,服务系统于同日上线运行,标志着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面展开。
以旧换新,青岛补贴范围更广、标准更高
用“真金白银”支持,青岛引导以旧换新的步伐正在加快,其中,汽车、家电、家装厨卫三类大宗耐用消费品是本轮以旧换新行动的重点补贴方向。
6月17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市全面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相比于其他城市,青岛本次以旧换新资金支持补贴范围更广,补贴标准更高。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汽车报废更新进行补贴的基础上,青岛安排资金对汽车置换更新也给予补贴,补贴标准由2023年的最高6000元提高至8000元;在省政策支持家电以旧换新品类的基础上,青岛家电以旧换新行动增加了吸油烟机、燃气灶、热水器、空气净化器、净水机5个品类,对家电以旧换新单件补贴标准由最高800元提高至1200元。
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激励下,青岛消费市场反响如何?进入2024年,各大车企打响价格战,纷纷就2024年销量目标“开卷”。目前,多家车企开启年中冲刺模式。厂家已有优惠叠加以旧换新补贴,使青岛汽车置换更新政策显效。青岛建达江山总经理王道仍向记者表示,尽管在刚刚过去的5月,青岛车展消化了部分消费需求,但在本轮以旧换新政策的助力下,一批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进入市场,有望使原本6月—8月的销售淡季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终端销量得到有效提升。
6月17日,记者走进了位于长沙路的青岛建达喜盛迪比亚迪店。据其总经理刘庆杰介绍:“我们日常周末客户接待量大约在40-50组,自以旧换新政策发布以来,上个周末,门店接待量增加到120组,意向销售达到30台左右。”
位于长沙路的青岛建达喜盛迪比亚迪店
而以本轮汽车置换更新政策为契机,青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将通过开展汽车进商场、进街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园区、进乡村的六进活动,确保真金白银的优惠措施直达消费者。”
2亿补贴资金,各方面协同联动、综合发力
要让消费者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市场需要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这需要各方协同联动、综合发力。
青岛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政策的制定,更体现出“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特征。在青岛设立的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中,政府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带动家电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共同出资5000万元,支持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汽车置换更新安排资金5000万元。
可以看到,在推进家电、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过程中,家电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当仁不让地将成为畅通消费品更新循环的主体。作为家电名城、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青岛拥有海尔、海信2家世界级龙头企业,澳柯玛等50余家整机企业和千余家产业链配套企业,一汽解放、奇瑞汽车等9家车企在青岛落地整车生产线。2023年,全市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主要产品产量达6380万台,产能约占全国的9.6%;生产整车超8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5.2万辆。从长期看,开展家电、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将通过提振消费市场,带动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青岛优势产业发展。
此外,企业选择主动让利于消费者,既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带动业绩增长,更使其得以撬动以旧换新所蕴藏巨大市场空间,带动相关环节投资。对于青岛而言,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要在促销、展销等销售环节发力,更要通过关注家电、汽车等消费品的全生命周期,构建“换新+回收”全链条闭环,打通以旧换新的难点、堵点,让城市绿色消费的活力更足。
目前,青岛已形成完备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入选全国首批20个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家电以旧换新探索模式已走在了全国前列。从数量上看,青岛拥有海尔家电拆解再循环互联工厂等专业平台,废旧家电年拆解能力超过588万台,已有的10家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年拆解能力达到20万辆。
随着以旧换新活动的加快开展,青岛将在探索中逐渐形成覆盖消费品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打造省级资源再生产业园,推动资源高水平循环利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以旧换新”迈入进行时,青岛消费市场已热潮涌动。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高奕静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