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酒文化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其中就包括具有民艺特征的非遗酿酒技艺。而位于夏庄的寺后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就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月9日,青版财经小记者来到青岛于家酒业,探访寺后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
小记者合影留念
小记者积极举手采访于家酒业的副总经理陈智飞
“掩映沙村见酒旗。”走进寺后村,就能看到在风中摇曳的一面酒旗。而清冽的酒香从厂房里飘出,香气馥郁,让人沉醉。酒厂的院子里摆放着一排排古朴的酒坛。它们以其独特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为酒的储存和陈化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副总经理陈智飞向小记者和家长们介绍了青岛于家酒业的情况
于家酒业副总经理陈智飞向小记者和家长们介绍了青岛于家酒业:于家酒业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寺后社区,东临崂山水库、南临白沙河。其前身是寺后老烧锅、崂山于家酒坊。1963年,其第四代传承人于盛久主理酿制的老机场白酒以其纯正口味而声名远播。历经岁月沉淀,“崂山于家酒”“老机场白酒”“寺后老烧锅”三大品牌日趋成型并享誉市场。2017年青岛于家酒业有限公司被列入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2019年“老机场白酒”荣膺山东省老字号;2021年寺后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介绍于家酒业古法酿制技艺
小记者了解原酒制作工艺流程
介绍寺后老酒的传承和历史
陈智飞告诉小记者们:“于家酒业已经有六代传承。精湛的酿酒技艺是寺后老烧锅酒文化创新的基础,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是保留传统技艺的关键。在寺后老烧锅酒的酿酒车间,仍是沿用百年前的古法酿制技艺。尤其在酒曲的制作环节上,采用于氏世代家传的技艺,将麸皮根据多道流程制成曲块状发酵,历经40多天的发酵,成为其口味独特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记者观看酿酒原料库
小记者了解酿酒原料
小记者观看发酵池
认真听讲的小记者们
在百年的技艺口述传承中,传承人将复杂的技艺流程简化为八要诀,分别是采水选粮、制曲成菌、滋润拌料、蒸煮上锅、摊晾加曲、入池发酵、出锅接酒、恒温窖藏,每一道工序都力求达到极致。
将酿酒的原料放入蒸锅
介绍酒厂所使用的酒坛
酒厂所使用的酒坛是来自于四川省隆昌县石桥陶厂生产的“隆昌土陶”。 石桥陶厂坐落于拥有600余年土陶文化的“中国土陶之乡”。该厂生产的酒坛采用隆昌独有的原生态无污染的优质红黏土作为坯体原料,富含二氧化硅,铁,铝,钙,钠,镁等物质,采用几百年的传统工艺,手工敲打合接而成。酒坛耐酸碱、抗腐蚀、不浸不漏、透气性好、吸水率低、釉面均匀美观。
观看“老物件儿”
在酒厂的院子里,陈智飞向小记者们介绍了有上百年历史的石碾、酒甑等酿酒“老物件儿”。这些老物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是于家酒业祖传下来的宝贝,见证了酒业的发展和传承。这些老物件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保存完好,让人感叹于古人的智慧和工艺。
小记者观看白酒封坛
小记者参观理化实验室
这次参观让小记者收获颇丰。他们不仅了解了酿酒的过程,还感受到了非遗传统工艺的魅力。最后,家长们还品尝了省级非遗固态发酵的老烧锅。一位家长表示:“传统工艺并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我们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这些传统工艺代表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我们应该珍视这些传统工艺,将其传承下去。”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