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精耕海洋溢油应急  叫响“中国品牌”

从开创国内溢油回收行业、参与国标行标体系建设,到攻克产学研难关、实现技术迭代,布局产业链……青岛本土企业光明环保今年牵头实施了青岛市“海上突发溢油高效应急处置装备研制与产品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完全国产化,打响了海上溢油回收装备“中国品牌”。锚定细分赛道,悉数38年的创业史,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展现了青岛高科技企业的成长韧性与向海图强的拼博姿态。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3年,掌门人何锐用三个关键词 “涅槃、韧性、合作创新”进行了总结。作为中国溢油应急领域的开创者,光明环保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己任,引擎发展新蓝图。

涅槃重生:开创新行业 叫响“中国品牌”

聚焦我国溢油回收行业,围油栏、复合式收油机、吸油毡……诸多耳熟能详的产品都是由光明环保最早研发并命名。在突破吸油泵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光明环保已经研发出第一代国产轻型高效收油机,并实现了市场销售。

时光倒退至1985年,成立伊始的青岛光明应用技术研究所,骨子里自带创新基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开创了国内溢油回收行业。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光明环保,今年牵头实施了青岛市“海上突发溢油高效应急处置装备研制与产品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022-2024年),通过与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产学研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项目攻克了收油机核心部件吸油泵关键技术,首次在国内实现了该产品完全国产化。

“收油机是溢油回收领域的关键设备,泵又是收油机的关键部件,需要兼顾效率、可靠性、高通过性,市面上的传统泵难以满足。”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锐表示,之前企业投入大量时间、费用研发出凸轮转子泵,性能符合要求,但自重大、成本高限制了应用场景。2022年在青岛市科技局关键技术攻关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和院所流体力学博士团队的合作,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新型流量泵的开发,弥补了市场空白。

光明环保今年参与的科技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溢油突发应急与风险管控课题”在澜沧江进行现场验收。

“该泵重量和体积较之前减少5倍以上,能大幅减少产品自重,因此能更好地满足应急作业的需求。”目前,该泵已全面应用到企业产品上,成果转化及时高效,业内表示“整体水平媲美国外同等产品,助力青岛叫响海上溢油回收装备‘中国品牌’”。

韧性成长:参与国标、行标体系建设

溢油回收行业属于小众行业,产值相对较低,这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但这个行业又很特殊,一旦海上溢油事故发生,就必须借助专业溢油回收装备进行处理,才能尽可能减轻海洋污染。

收油机是最常用的海上溢油回收装备,由于国内长期未掌握收油机核心部件吸油泵的关键技术,我国需要进口吸油泵或收油机,其中,一个大型号的吸油泵价格大约60万元。而突破了吸油泵这个最核心技术,就能让国产收油机实现整体升级。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此背景下,突破吸油泵关键技术、研发国产收油机迫在眉睫,国家、山东都在立项加以支持。

聚焦当下,何锐决定在海上溢油回收领域深化院企合作,科技助力海上溢油回收装备,引领行业创新发展。而与光明环保并肩战斗的海仪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一批从事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科研院所,60余年来,一直站在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推动海洋监测等装备高端化、国产化发展。

正是在前期大量的积累下,海仪所的技术突破在光明环保实现了快速落地。经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中国船级社检验,其产品运行平稳,在平静水域收油效率达97%以上。这在我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整体水平能够媲美国外同等产品。

光明环保自主研发行业首台达到应用级别的化学品回收机,填补了行业空白

从开创到制定行业标准,光明环保已实现了从空白到10余个的突破,今年更是推动市场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一年。何锐介绍,光明环保参与了国家标准《海上环境保护吸着剂的设计和选用规范》编制,即将发布的关于吸油材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一项。以推动国标、行业标准的体系建设为己任,光明环保得到了业界高度认可,“只有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才能保障行业的发展健康有序”。

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科研创新情况(部分)

合作创新:从“战略”到“笃行”

中国溢油回收产品市场经过30余年的演化,行业经过数轮洗牌,已由蓝海进入红海。光明环保虽然在技术方面一直保持行业领先,但在草莽时期自然形成的粗犷企业架构和企业文化,让光明必须自我革新。

从筚路蓝缕初创期,到重新理解市场规则、寻找定位,光明环保把产学研合作上升到战略高度,开启多元合作模式,携手多家院所研发并投入使用了多款新品,实现了核心部件和新材料的“双突破”。

“光明环保能够在溢油应急行业屹立将近40年,靠的就是笃行不怠持续研发新产品。”何锐表示,明年企业将会对产品进行数智化升级,推动企业乃至行业的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近日举行的青岛市海洋应急学术研讨会上,何锐受邀作为专家代表发言,并提出“应大力发展海上应急设备和装备产业,建设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应急队伍和专家团队,整合资源,培养人才,应对重大溢油事故处理,减少海洋灾害损失”等建议,获得业内一致认可。

何锐在青岛市海洋应急学术研讨会上进行发言交流

“聚焦于创造真正的价值,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变化,这是当代企业家应有的格局。”何锐认为加大合作创新的力度与精度,是当下企业打开格局战略的必然选择。

——【采访手记】——

为海洋经济时代贡献“光明力量”

何锐告诉记者,近日《2023年全球海洋产业及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白皮书》最新发布,其中“海洋经济”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

据世界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有约60%的经济体量来自于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从施罗德(Schroders)发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全球30个最佳城市大多是海洋城市,可见全球已进入海洋经济时代。

“推动海洋经济的第二要素就是技术创新。”何锐表示,伴随着中国海洋产业发展历程,光明环保也从2012年进入了当下的转型发展阶段。青岛作为一流的海洋科研强市,将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未来,我们也希望在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乘风破浪始向前,贡献我们在海洋专业领域的‘光明力量’!”

——【企业观】——

加快形成海洋应急“新质生产力”

当下,海洋应急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和产业体系,在政府管理架构中也分属于不同部门,因此存在着技术复杂、风险高、指挥协调难度大等矛盾,亟需加大科技和装备研发,推动政策法规和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创新。

在何锐看来,今年提出的热词:新质生产力,对自己触动很大,这一个“新”就是指源自科技创新。在海洋应急产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期,不论其态势及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尽快攻克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能否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起点在于“新”,关键在于“质”,落脚于生产力。不仅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而且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体现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代表着未来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光明未来一直在坚持做的事业初心。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上航运、海洋油气开采、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上新能源开发等行业都受到海洋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洋防灾、海上安全保障、海上风险管控和灾害处置等海洋应急事业地位日益重要,影响和制约着海洋经济与海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情况的深刻复杂变化,将带来新挑战,更体现在新内涵的新质生产力,进而孕育或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快形成海洋应急领域新质生产力,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