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洋应急过程中创新范式及预案——青岛海洋应急研讨会”在青岛海丽雅集团举办,吸引了来自青岛太平洋学会、青岛市应急管理协会、青岛海洋经济团体联合会、青岛市生产力学会、青岛市海洋学会等单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共计70余人参加。
搭建起青岛市海洋应急领域学术界与企业界沟通交流的平台。
研讨会搭建起青岛市海洋应急领域学术界与企业界沟通交流平台,助推青岛市海洋应急事业进一步发展。受邀代表们结合目前海洋应急现状建言献策,提出“加快技术和政策创新,努力将青岛市发展成为国内海洋应急示范城市”等亮点建议。活动由青岛市科协主办,青岛太平洋学会承办,青岛市应急管理协会、青岛海洋经济团体联合会、青岛市生产力学会协办。
跨界聚力:推动青岛海洋应急发展
由于海洋自然环境条件特殊,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上航运、海洋油气开采、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上新能源开发等行业都受到海洋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洋防灾、海上安全保障、海上风险管控和灾害处置等海洋应急事业地位日益重要,影响和制约着海洋经济与海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应急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和产业体系,在政府管理架构中也分属于不同部门,因此存在着技术复杂、风险高、指挥协调难度大等矛盾,亟需加大科技和装备研发,推动政策法规和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创新。
“依托专家资源优势,根据海洋事业和海洋城市的发展需求,我们于2021年成立海洋应急专业委员会,专门从事海洋应急的政策研究、科技研发、协作机制和范式研究以及产业推动工作,并与相关兄弟学会和协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青岛太平洋学会会长刘洪滨表示,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形成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青岛乃至全球海洋应急的发展。
中国应急学会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青岛市应急管理协会会长、青岛海丽雅集团董事长张旭明认为,海洋应急是国家应急事业和应急战略的重要环节,应加大海洋应急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和政策创新,努力将青岛市发展成为国内海洋应急示范城市。青岛市应急管理协会大力支持海洋应急的研究工作,青岛海丽雅集团也以应急缆索产品为基础建立了海上救援产业链体系。
干货满满:激活青岛海洋“引擎优势”
会议现场,与会代表们围绕“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的建设实践与思考”“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及应用”“海上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流程研究”“海洋危险化学品风险识别、等级区划及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洋应急的应用”“山东省海洋灾害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等课题,展开了积极交流讨论,可谓“干货”满满。此外,与会代表还就互联网平台助力海洋应急产业发展、保险为海上各类主体提供丰富服务等方面工作进行了交流。
与会专家们认真倾听交流。
青岛海洋经济团体联合会副主席、搜救与防污染专业委员会主任姜锡仁认为,青岛市作为全国海洋科技中心城市和海洋经济强市,有着海洋应急的良好基础和传统,但在面临台风风暴潮自然灾害和重大溢油污染灾害时仍感觉海洋应急能力不足,因此应大力发展海洋应急装备和技术体系,提高应对能力。
青岛市生产力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冯显泉表示,青岛太平洋学会与青岛市生产力学会多年来联合举办多次学术研讨会,发挥学会专家智库优势,为政府出谋划策,为产业发展助力。本次研讨会聚焦海洋应急促进海洋产业发展,对于努力打造现代化海洋强市具有积极意义。
前瞻引领:打造海洋应急“创新范式”
青岛海丽雅集团开发的潜标绳缆、浮标绳缆、游艇专用绳缆等都是海洋应急的重要工具,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海洋装备研发部副部长吉喆介绍了潜/浮标海上系泊现场绳索部署作业、水域救援绳索应急部署作业、“蛟龙”号9000米应急浮标缆预部署储缆系统等方面情况。
青岛光明环保公司总经理、青岛海洋装备研发中心董事长何锐结合海上溢油围栏、收油机、吸油毡、吸凝剂、分散剂浮油回收船等编制及研发过程,介绍了多项行业标准、创新品牌、专利技术,提出大力发展海上应急设备和装备产业,大力建设应急队伍,应对重大溢油事故处理,减少海洋灾害损失。
青岛太平洋学会会长刘洪滨进行会议总结。
与会专家们对推动青岛成为海洋应急示范城市寄予厚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